『方志四川』【方志四川?编读往来】留言有赠品!和易旭东一起找寻成都的“前世今生” ——“方志四川”架起作者与读者间的沟通桥梁


(来源:方志四川)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方志四川?编读往来】留言有赠品!和易旭东一起找寻成都的“前世今生” ——“方志四川”架起作者与读者间的沟通桥梁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您知道从“茂县盆地”到“川西坝子” , 空间有多远? 从“松茂古道”到“金牛古道” , 时间有多长? 从“营盘山文化”到“十二桥文化” , 时空跨度有多大?您知道成都人的“根”在哪里?成都城的“魂”在何方?
欢迎您 在本篇文后留言 , 再邀请您的朋友关注“方志四川”并点赞您的留言 , 5月6日上午10点截止 , 我们将根据本文留言点赞数 , 选出前3名给予赠品 。赠品是《大熊猫图志》或《四川省志》《巴蜀史志》一本 。
3月26日至3月30日 , “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搜狐号、***)分期推出了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易旭东先生撰写的长篇纪实散文《成都人的“根” , 成都城的“魂”》 , 带您探寻“巴蜀文明”的前世今生 。
该文从5500年前 , 第一代蜀王蚕丛率领古羌部族沿岷江河谷向着美丽而神秘的成都平原迁徙娓娓谈起 , 带领读者沿着历史的脉络 , 徜徉在成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 , 见证了古蜀宝墩城、三星堆、金沙城、十二桥的灿烂文明 。
从“来龙”岷山 , 蜿蜒而下 , 沿岷江一路前行 , 顺着古蜀先民的足迹 , 经汶川、都江堰 , 进入新津 , 或翻过龙门山 , 进入湔江河谷 , 顺江而下 , 最终走向“去脉”牧马山 , 进入成都平原 。 一路行来 , 作者引导着读者 , 仿若身临其境 , 和古蜀先民一起 , 经历了这一漫长的迁徙 。
『方志四川』【方志四川?编读往来】留言有赠品!和易旭东一起找寻成都的“前世今生” ——“方志四川”架起作者与读者间的沟通桥梁
本文插图

岷江(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在“方志四川”微信平台一经发出 , 随即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 点赞留言数量达到新高 , 现将热心网友的精彩留言节选部分 , 让大家一起领略古蜀成都的魅力 。
网友老涂:
易旭东先生是我的老朋友 , 上世纪80~90年代 , 以新闻嗅觉敏锐、文笔老辣犀利而闻名于圈内圈外 。 近十年来 , 先生潜心于巴蜀史的研究 , 于蜀文化卓有心得 , 本文即是先生关于成都历史文化研究的开篇 。
巴蜀史研究 , 自上世纪4、50年代始 , 至80年代止 , 高潮迭起、成果斐然 。 而我本人对巴蜀史的了解 , 竟缘于60年代初以童恩正先生巴国船棺墓探秘为题材的小人书一一《古峡迷雾》 。
近三十年来 , 忙于生计、疏于学习 , 对巴蜀史的关注几为空白 。 一旦看到易先生煌煌万言的“古蜀文明探秘系列” , 真有“惊为天人”之感!一则惊叹易先生面壁十年、韦编三绝的钻研精神;二则惊叹易先生继往学、拓疆土的丰硕成果!使我辈能在方寸之中 , 一窥五千年古蜀文明发展的脉络 。 至于易先生究竟是怎样搭建起古蜀文明架构?又是怎样辨析出古蜀文明的源流?都请静心跟随他去穿越时间隧道吧 。
网友光佛:
易旭东先生的这组稿件从蜀地成都的先王蚕丛王说开 , 追寻了蚕丛部落的产生、发展 , 一直追寻三星堆 , 金沙遣址 , 历代蜀王所活动的古地方 , 治水能手的足迹 , 以及开明十二氏被秦惠王所灭南逃的走向等一一追根 。 作者老道的表述涉及众多历人物 , 众多河流 , 众多地名 , 众多文物等;作者推开说到了云贵川!何止 , 甚至越南 。 前不久他说他用了五六年时间啃史书 , 考游 , 了解到古蜀人文明发展史 。 总之我读了易旭东的文稿认为是化了功夫 , 用心用情写的 。 赞易旭东老有所为!谢谢《方志四川》推出 。 (郑光福)
网友米青青:
易旭东老师的文章:成都人的“根” 成都城的“魂”我阅读了 , 前后一共10篇 , 构思巧妙 , 思路清晰 , 文笔流畅 , 阅读之后受益匪浅 。 无论取材、构思、运笔、打磨 , 都尽了心力 。 写这样的文章非常不容易 , 不仅仅是花时间 , 还花精力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 因为我在川西北高原阿坝州生活与工作46年 , 深深地感到 , 史志是民族历史的见证 , 是一种存储在子孙后代“传袭文化”的集成宝库 ,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 缺少文献资料的情况下 , 史志它将会历史地透视给我们地理、文化、物产、重大事件、民族迁徙……等等 。 所以 , 给作者点赞 , 给四川方志编辑点赞 , 板式做得好 , 很美 , 包括插图 , 谢谢您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