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这本书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础教材

世界首部系统描述思维方法的教材是《思维方法高级教程》 。 人的一生中 , 系统训练思维方法的最佳时期是大学教育阶段 , 一旦走入社会 ,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制约 , 只有少数人能坚持做到对照教程系统梳理自己的思维方法 。 没有系统掌握思维方法 , 就不要相信自己会思维 。 这话有点打击自信 , 但绝非妄言 。 虽然思维方法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 但不知为何 , 长久以来人们对物理学、经济学等具体知识的关注要远远胜过对人们是如何获得这类具体知识的关注 。 思维方法顶多只是智者在茶余饭后与新入道者闲聊的话题 , 从不曾像物理学、经济学那样被人们刻意地系统化、规范化 。 即使像哲学那样的涉及到思维的学科 , 关于如何指导人们像掌握技术那样掌握有步骤有规则的思维方法也不是它探讨的主要内容 。 大家不难发现 , 面对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 , 各种有众多假设前提和被人们片段性地划分而成的学科知识不再像以前那么有效了 。 我们经常看到 , 即使那些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智者 , 尽管他们动辄旁征博引 , 也越来越难以就现实问题做出事后被证明为正确的判断 。 是否会结合特定条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越来越显得比掌握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 尤其当我们面临的问题具有速变、巨变、共变的特征时就更是如此 。 如同我们当初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而关注学习方法一样 , 现在为了提高思维效率 , 我们也必须关注思维方法 。 当然 , 与学习方法不同的是 , 思维方法不仅关乎思维效率 , 它还直接关乎能否产生正确的思维结果 。 错误的或不严谨的思维方法经常是具体的错误决策和判断的幕后元凶 。 的确 , 我们天天在思维 , 我们时刻在思维 , 可屡见不鲜的情况是思维的结果反倒可能把我们引入歧途 , 让我们蒙受损失 , 让我们经历痛苦!我们在哀叹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同时却很少问一问自己:你会思维吗?我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思维是人的本能 。 即使偶尔也会提及思维的方法 , 那也仅仅满足于零星的思维火花 , 从不曾奢望思维方法的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 。 思维方法的定义是:人类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规则 。 我们承认 , 世上的确没有包你正确思维的万灵药 , 但是我们已经发现的关于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程序和规则真的能大大提高思维效率和大大减少思维错误 。 (作者注:本文部分文字引自《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一章第三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