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搞宣传工作的公务员,怎样与各报刊记者与编辑维持长期良好的关系
谢邀多接触,多认识,多饭局,还有活动出场费及时到位!
■网友的回复
从你工作性质来看,和编辑接触的机会要比和记者接触的机会少一点。 从我自身工作经历谈一点看法~~和编辑接触,可以在发一些宣传稿(考核用)相对比较便利,尤其是在年终或季末考核时候,发现还差几篇省级、国家级的宣传任务,可以找关系到位的编辑安排版面,当然,记者也可以。 ——以上主要针对党报而言,因为这种报纸基本不会做监督报道,大部分都是用来宣传主流形象的。 还有一种和记者搞好关系的好处就是避免负面报道,俗称“灭火”,呵呵,很多曝光出来的社会事件都是从“灭火未果”为导火索引发的。坦白讲,和记者编辑维持良好的关系,比较忌讳的就是平时没有联系,开口就是上稿帮忙。这只是尊重与否的问题,无关其他方面。能和上下级以及同事搞好关系,也就能和记者搞好关系——记者也是有朋友圈和上下级的。如果说联系方式的话,就看你的能力咯,一般是微博——微信——手机,关注他们的公众社交帐号,保持良好的非业务互动关系;多关注他们的作品,和他们探讨一下写作心得;多和他们探讨社会层面和他负责的相关选题;平时没事多问问他们最近在读什么书,关注什么新闻,有什么业余爱好,基本就差不多了。
■网友的回复
谢邀。(拖么的明明是第一次被人邀请还要按捺住狂喜的心情假装沉稳的用法语范儿不经意的说出“谢邀”二字真是憋死我了!)利益相关:前报社小编,现基层政府部门外宣干事。先介绍一下答主的情况吧。2014年答主从一只市级都市报码字猿进化为一只基层政府部门码字猿,这个问题我从两个角度都接触过一些,说一下个人的看法。首先要明确的是双方需求。对政府部门来说,外宣工作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满足相关的外宣考核、体现现有工作价值,对他们来说,外宣内容要求正面,政治性严谨,而不苛求什么实际的效果。但不能标新立异,更不能有负面报道。对媒体来说,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笔杆子都……你也懂,所以一般不会针对政府部门寻找什么爆炸性的话题点(就算你找到了,你能发吗?大雾……),也就是说,政府部门的话题普遍缺乏吸引力,有吸引力的又不能发……所以从记者的角度来看,可能不会太热衷于主动发掘政府部门的新闻,政府投稿或者政府约稿,一般也就流于形式,碍于情面的发了。当然,关乎整个地区的大新闻除外(比如换届,两会啊什么的,这种肯定是记者抢着去发的)。那么,作为政府部门的宣传干事,应该如何维护好和记者的关系呢?日常的感情维护是要有的,车马费也是要有的;有特色的活动需要记者亲自来的,就提前打好招呼,隔几天就提醒一下,盛情难却保证他不好意思不来;不是那么吸引人的活动就发通稿吧,照片多准备一些,清晰度高的,横版为主,对稿子有什么特殊要求电话沟通明白;和新的记者接触,一定要邀请过来坐下来谈一谈,说明白己方诉求,特别要提到不能有负面报道之类的(这个真的……非常重要……有过被刚毕业的实习记者稀里糊涂好心办了坏事的惨痛经历)。大概如上。
■网友的回复
各大党报日报一般都归宣传部领导……
■网友的回复
正常情况应该是他们跪舔你才对啊。当然,如果你本身所在单位比较不能出新闻(园林、水利这种冷口)的部门,就需要用到一些手段。一个区域影响力小的媒体依然会跪舔你,主流媒体可能需要你稍微跪舔一下。建个群,有啥活动新闻啥的提前在群里说一声,或者公共邮箱,通稿让他们自取。有宣传活动时,注意一下各媒体的人是不是来全了,对本地影响力特别大的媒体,特别牛的记者,一定要电话通知,电话问是不是来了,需不需要去接等等。通稿简单点,把要点标出来,最好提醒记者,那些要点是可以继续深挖的,主动联系部门负责人和记者对接一下。车马费、以及活动结束之后拉着大家一起吃个饭交流交流感情。最后:之前干过小报记者,所以从需求角度推测了一下通讯员需要做的工作。
■网友的回复
有长期利益交互就有长期良好关系,还有啥。见面别吵架。
推荐阅读
- 深圳有啥「鲜为人知但很有意思」的景点
- 家里两个小孩,大的刚上幼儿园;两个老人帮忙带孩子一起住;老婆想要一个衣帽间。请问家里房间应该怎么样安排
- 高中生啊,最近喜欢上一个男生,一直想他没办法写作业咋办
- 旅行是不是检测一个人品行的捷径?
- 生活中有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自己生活在楚门的世界
- 人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吗, 或者说,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还是按照道德的要求生活
- 我想问一个特严肃的问题!怎样拉屎不臭到自己?
- 女友被家长洗脑,咋办
- 身处一个脱单率为75%的四人间宿舍我咋办
- 一个落后贫穷的乡村突然被开发成知名旅游景点消费被强行与国际接轨,当地原住民应该怎样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