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那些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咋解释怎样在现实生活中理解这句话?

谢邀。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那些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咋解释怎样在现实生活中理解这句话?】 首先呢,这些古语都是先人的经验之谈,是否成立完全是一家之言,并不是所有的古语都是一句顶一万句的普世真理,其成立的概率大致是按圣贤语录、成语、俗语的等级来的,如果如题主所说的这两句连俗语都算不上的,基本就只是针对某情某景而言的,基本不存在普遍性,本就没必要多在意的。
所以呢,就题主所问:
1、我们中国人是经验理性,走的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即亲身经历、间接经验即读书听闻等】形成自己对世界的高度概况【道】,然后再用自己的道来解释所遇到的问题。但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阅历、社会地位等的不同,除非是被历史所证明的、公认的圣贤,否则你的道只是你自己的道,而不具备普遍性。所以才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之说,即我们个体的道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而对世界的片面的抽象与概况,本就是片面的
2、我们中国人的方法论是中庸,即以中为用、不走极端。就是由于我们长期是熟人社会,所以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与人际的问题,即夫子所说:天道远,人道迩。所以这两句说的本就是人际间的社会矛盾与治理问题的判断,和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客体的科学本就是两回事
3、我们中国人是形象思维,对逻辑不太care,所以题主所问就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错误:这两句即便能普遍成立,也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判断语句,即A-\u0026gt;B,但显然即便该逻辑式成立,也不意味着B-\u0026gt;A成立啊。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一个习惯,我们习惯用相似性进行联想启发。但请牢记,基于相似性的联想只是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可靠性,只可用于启发而不能用于直接推定,还需要加以验证才能给予一定的置信度进行有限使用
■网友的回复
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和这句话没有关系,不要生搬硬套,现实生活中即是要引以为戒。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这样理解比较好:孔子告诫我们这些愚昧和卑贱(非贬义)的普通人,不要做好“自用”、“自专”的人,尤其是在用“古之道”时,要懂得因时致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如此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灾及其身”了。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损益”是关键,根据实际情况,不适用则损之,适用则益之,如此而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