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疫期上网课 这位乡村教师每天步行三十里收送作业
15公里长的乡村小路上,58岁的王金良背着约10斤重的书包,步行去35名学生家中收发、辅导作业 。一天2趟,每趟2小时,途经8个自然村,风雨无阻 。
王金良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宋畈中心小学东鲁完全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从教37年来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 。疫情影响下,为了不让班上的学生落下功课,他白天和孩子们一起上网课,下午3点出门收取孩子们完成的作业,批改后,第二天一早再去送作业 。这样的日子已持续了近50天 。
35个学生,15公里路
王金良住在常山县辉埠镇双溪口村 。早晨六点半,他便背上一只红色双肩包,穿好运动鞋出门 。沉甸甸的双肩包里装着的,是前一天晚上批改好的35名学生的作业本 。
【学生:疫期上网课 这位乡村教师每天步行三十里收送作业】因疫情影响,今年2月份,浙江启动了线上教学 。起初,王金良也尝试过在线批作业,但效果并不理想 。“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有的父母早早就出门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抚养,35个学生中,上交作业的不到半数 。”王金良说,加上年龄问题,自己对着手机批改,对视力是个很大的挑战 。
为了督促学生及时认真完成作业,并掌握他们当天的学习情况,自2月28日以来,王金良采用了最“麻烦”的方式去收发学生的每日作业——走路上门 。“这个办法虽然笨拙,但却最有效 。”王金良说 。
收发作业有固定的路线 。35名学生分布在4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一圈走下来,超过15公里 。
“不会开汽车,我会骑电瓶车,但几十年了我习惯了走路 。学校离家10里路,我平时上下班都是走路的 。”王老师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学生家收发作业本,还能为学生树立锻炼身体的好榜样 。
送完作业,回到家吃过早饭后,还不到早上9点 。王金良打开手机,和孩子们同步观看“空中课堂”,教科书上写满了批注 。上完课,布置好作业,他也要自己做一遍 。“熟悉每道题,才能更好地给学生批改作业 。”
下午3点多钟,王金良背上双肩包再度前往学生家,这次他是要去收取学生们完成好的作业 。同样的路线,同样耗时2个小时,王金良没有丝毫的厌倦和疲惫 。有时发现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他总会停下脚步,主动对学生进行辅导 。
“老师能坚持,你怎么不能”
每个学期王金良都会上门家访,学生住在哪个村的哪条巷,王金良“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不少家长,还是他过去教过的学生 。
“王老师比我们做父母的还尽职,每次看他给孩子耐心讲作业,我心里都很感动,山村的孩子离不开他 。”提起王金良,学生王梦妮的爸爸赞不绝口 。自从王金良上门收发作业以后,还有的家长这样督促孩子写作业:“你看王老师又来送作业了,老师都能每天坚持,你怎么不能坚持……”
受王金良影响,女儿王巍如今在常山县城的一所幼儿园当幼师 。王巍记得,一次下大雨,按照往常父亲应该收完作业回到家了,那天却迟迟不见身影 。“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为了不让学生的作业本被淋湿,躲在路边一处凉亭里,怀里护着的作业本完好无损,全身却被雨水打湿了 。”
王金良的语文课本上标记得密密麻麻 。他最喜欢《丰碑》这篇课文,课上每每给学生读到“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自己常常动情落泪 。
“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当了28年班主任 。最开始教书的时候,一个月拿26块钱工资,现在生活上过得去 。我在本地乡村长大,就想为这里的孩子做点事情 。”王金良说,自己是教师,更是一名党员,要对得起每一个学生 。
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站好最后一班岗
东鲁完全小学就挨在小山边,学校的小操场至今还是砂石路跑道 。学校一共有151名学生,11位老师,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 。
4月21日,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学返校 。王金良教的是六年级毕业班 。在他看来,基础阶段的教育除了让孩子们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做人,培养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站,学生就要升入中学,打好基础很重要 。”
推荐阅读
- 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监督工作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监督工作 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
- 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监督工作 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
- 复学青岛一二年级小学生3日复学 防疫环节一个不少
- 就业共青团“千校万岗”活动帮助8.6万名大学生实现就业
- “签证禁令”下的中国赴美留学生:忧心学术努力付之东流担心随时被驱逐
- 大学生转发周知!2021年起扩大“退役大学生士兵”专硕招生规模
- 大学生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部署2020年大学生征兵工作
- 大学2020年大学生征兵工作:提高应届毕业生征集比例
- 校医临时校医服务学生感动学校 青岛第二十八中学递来感谢信
- 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通知部署2020年大学生征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