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的胡同最有味道
有公共厕所的胡同,最有味道。
约莫是九十年代末申奥之前,北京市政府可能是终于有了钱,也可能觉得有碍于奥运会的申办,花了大力气把遍布于二环内的旱厕公共厕所给改造了,起码都通了下水道。随着之后越来越多的胡同被改造,胡同里的公厕也变得越来越记忆模糊了起来。
随着胡同的消失,那属于胡同公厕的粪坑、便池和白底蓝花的搪瓷尿盆也被划拉进了历史的长河——但是没有什么博物馆会纪念它们,他们的味道实在是过于浓郁,以至于真的住过那个年代胡同的人,对最有味道(之一?)的胡同记忆,总是有些五味杂陈的记忆。
胡同的味道,一开始就是阶级性的。
胡同里面住得起独门独院的某些家庭,人家家里早就通了下水道,住在三进的院子里,根本不需要和庶民拥挤在逼仄的公共厕所。至于什么安德里、南池子附近的胡同四合院,更是和我们所要说的胡同,八竿子打不着。
住在楼房里的人是值得羡慕的,属于比挤在杂院里的人高一阶层的存在,是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共产主义生活的幸运儿——的普通人。不过他们除非是离开家门,否则一般是不会来公厕方便的。在那个旱厕还不少的年代,若是离家不远,很多楼房住户是会选择憋到家里再解放自我。
因此,公共厕所作为基础设施,自然就是属于胡同之中的庶民的。
所谓阶级,就是一种您不太容易靠钱就能改变的东西。更何况那个年代商品房还不普及,能逃脱胡同“味道”的人,多少还是比较牛逼的。因此,庶民阶级的胡同住民,不论钱多钱少,都是要钻公厕的——哪怕您是天后王菲,住进了胡同,也免不了趿拉着拖鞋捏着鼻子,和庶民的大嫂大婶儿一起感受北京这最有味道的胡同生活。
多么的无产阶级!多么的布尔什维克!哈拉哨!
早上的胡同,最忙碌的场所之一是公共厕所。
这儿的厕所,不单单是人类集中解决生理需求的竞技场,更是街坊们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社交场合,张大爷王师傅们一天的社交生活从公共厕所里的寒暄开始。
北京人是讲理讲面的,即使是茅坑这半步长的空间,也是北京人各种规矩的体现地。一个住在这种胡同里的北京人,早上被肚里的粪尿所唤醒后,您必须得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您,一个北京人的一天,开始了。”
虽然气味是不大好闻的,尤其是冬天还会很冷,但是您必须把昨夜的尿盆端出去倒了,这是很多人冲进公厕前的重要准备工作。
我们家的是白底蓝花带盖搪瓷尿盆,邻居家的是白底红花囍字搪瓷夜壶。有时候倒尿盆的工作是我爷爷来进行,他通常起的要早一些,顺手就给倒了。
倒尿盆的过程,跟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有的人很缺德,懒的走,看着院门口四下无人,哗啦就泼在了路上;稍有素质的人,会把尿汤子顺着街边的雨水篦子倒下去,春夏倒还好,顶多就是味儿大点儿,冬天的话,倒的人一多免不了凝成了黄不拉几的冰坨子,甚是恶心;最有素质的人,会把昨夜的积蓄顺进公厕的茅坑,不给街头添一缕麻烦。
有的时候早上很急,容不得悠闲地端起尿盆,人有三急情有可原。这个时候您就得抓着裤腰带往公厕跑。公厕的距离也分长短。很不幸,我家的位置就很尴尬。公厕位于东西向的胡同的两端,我家正处中间。
因此,我经常讲胡同的生活给我带来了巨大的优越感。这是一种哲学思辨的优越感,毕竟曾经有哲学家说思考着的人是最高贵的。
早上起床,您就要想,拎着裤腰带是去胡同西口的公厕还是东口的公厕,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这是个路线问题,很重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小时候思考了很久,每天都在路线斗争的风浪中徘徊,直到住进了楼房才解决了我的疑问。
您每天都在路线斗争的风浪中冲杀,怎么能不幸福,能不优越呢?
进入了公厕,规矩只会多不会少。
蹲哪个坑是很有学问的。我倒是不在乎,可是架不住什么人都有。北京人讲规矩,讲究到了哪个时段谁在哪个坑蹲有可能都是约定俗成的。
靠南的第三个坑属于胡家的二小子,若是谁不知趣地在胡二来的时候占了他的好位置,他要不是站那位前面说闲话,就是脱了裤子在那位边上哼哼唧唧,把占巢之鸠轰走为止。问胡二为何,倒也振振有词:“我习惯了,不在那儿我拉不出来!”
早晨的公厕很紧张,因而对于便秘患者是很不友好的。虽然公厕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是在奥运会的大规模建设之前,坑位是很紧张的。有些地方的早晨小一千人挤5个坑儿的事情也不罕见。
因而,“占着茅坑不拉屎”也就成了讽刺人的一句话了,而在现实生活中,假若是真的占着茅坑不拉屎,言语辛辣的北京人会用他们最讲文明的方式对便秘人士嘲笑起来。无他,给后面排队的同志们添麻烦了。
再者,都是胡同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街坊,公共厕所是唤醒您作为北京人长幼尊卑规矩一天的开始之地。叔叔、大爷、师傅还是诶哟喂、我操,面对不同的人的称呼,是从厕所里熟悉起来的。
当您完成了您的生理需求释放,清洁的过程必不可少。有的时候来不及,出门可能会忘记带纸。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儿——首先有可能厕所没其他人或者其他人带的纸并不富裕,那就要在晾着和……之间做出抉择;另外,管人借纸也是给别人添麻烦,并不是一件有里有面的事儿。
自己带的纸也分很多种,带手纸的自然不必多说,我其实记忆最深的是报纸。那时候我经常是带着昨晚的报纸去厕所的,毕竟作为昨日黄花,yesterday的北京晚报已经失去了时事价值。不过在蹲坑过程中,害羞的年少的我不敢和其他人产生目光的交流,只好把目光埋进昨夜的晚报里。看着国际新闻和读者来稿,我在排出污秽的时候也接受了新鲜的文化。长此以往,以至于用完之后,还会有人管我要剩下的部分——毕竟,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来排解这不长不短时间的无聊,若没点文章,恐怕就要看着墙上的“办证”和“一针见效”渡过无聊的几分钟了。
渐渐地,旱厕越来越少,时传祥们真的只剩下课本里的光辉形象了。
申奥成功之后,北京市政府在胡同公厕这上为人民群众做了很多事。首先是对旱厕的改造,大概是04年左右,旱厕基本上就很少见了;之后是在胡同区进行改造的同时,在暂时不拆迁的地区大规模加盖厕所,胡同区的公厕覆盖率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在公厕的问题上,虽然不一定很干净,但是数量上还是大大地超过了东京、香港,取得了东亚的领先地位,在地铁越来越挤的同时大大地缓解了胡同厕所拥挤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街坊有了钱,买了房,或是拆迁,离开了需要上公厕的大杂院,我家也不例外。
今天的我,对于胡同生活丝毫提不起兴趣,尽管它被吹捧的天花烂坠。
再美好的记忆,也抵不过肚子里即将喷薄而出而你却要提着裤带跑100米冲进公厕发现满坑都是人的难受回味。
我喜欢独立卫浴,我喜欢坐便器,我喜欢冲水马桶,我喜欢卫洗丽。抛弃了现代科技气味芬芳保证隐私的卫生间,回到一失足会跌进粪坑的公厕,我内心会无比拒绝。
人都是这样,对于过去的历史总会在时间前进的长河里把不好的枝丫剪掉,仿佛曾经就是山花烂漫。
可这味道实在是太过浓郁,以至于我这辈子都不想再闻。
真实的胡同生活本来就是烟火气的。我们可以把胡同改造的具有隐秘的现代化,可以改造的有当下的时趣。但是那是我们按照现在的愿望造出来的“胡同”——和真正的原汁原味“有味道”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我们完全可以活在当下,却总意淫能活在过去。
拥抱现代生活不必扭扭捏捏,胡同也可以很现代化,但前提是它得是真的,而不是宣传照片和网络公关软文。
当然,胡同生活有没有美好?
当然有。初夏的夜晚,年少的我能坐在房上,看着远处西单的灯火辉煌。
今天的我一定不可能了,
肥宅会把房梁压垮了。
■网友的回复
作为一个胡同爱好者,推荐一条入门级但又极其丰富的路线。这条路线也是我在面包旅行上的猎人产品,已经带了不少人走过,不断调整。推荐给大家。
下面说下背景和行程
代代木为何如此爱“暴走胡同”?胡同源于蒙语,是元朝人对街巷的称呼,所以除了胡同大本营的皇城北京,似乎也蔓延到了其他北方城市。但凡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巷,我都愿意将他们称为“胡同”,它们似乎用地图和编号无法丈量,必须靠这一双脚,一双眼,一对耳朵,才能感受得来。
自从喜欢上摄影,就烙下深深的“胡同”情节。胡同如同一个城市的毛细血管,任城市发展再迅猛,也仍然可保留最醇厚的历史味道,和原汁原味的民风。北京的胡同、重庆的山城步道、洛阳的老集、扬州的小巷、青岛的老城,都不止一次的探访,台湾、日本、西班牙也都。虔诚的用镜头记录下胡同和胡同中人,已不知不觉成为继续摄影的最大动力。
生活在北京,守着最庞大的胡同体系,也到各地走过看过了这么多条胡同,眼见着这些胡同的日渐消逝。在钢筋混凝土吞噬每座城市之前,非常有必要记录下来,不只是影像,还需要故事。
为什么推荐东四胡同东四十几条胡同,是代代木最爱的胡同之一,这里曾被元朝胡同的主干大街穿过,这里曾经居住过福康安这样的达官显贵,也有侯宝林这样的相声泰斗。当然胡同的美妙不只是历史,还有浓厚的市井生活味道,九道弯儿胡同的屈曲盘旋,摄影家协会门口的获奖作品精选,50年不变口味的丰年灌肠和百年老字号天兴居的炒肝。如果想一次体验胡同的美妙,东四胡同绝对是首选。
2014年以来已经走过拍过13次,有兴趣的可以猛击:
代代木的胡同暴走:东四(13次)
暴走东四胡同可以体验到什么?一般人对胡同的感觉可能停留在路过胡同口的一撇,更或是别人的传说。想要全方位感受胡同的魅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一条条胡同的暴走。凭借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胡同的砖瓦门楣,靠自己的耳朵去聆听老北京胡同居民的乐观风趣,用自己的鼻子去品味胡同厨房的家常美味气息。相信只有和胡同如此亲密的接触,能让你仿佛回到儿时才能体会到的欢愉。东四胡同的居民多是老北京,那就一定少不了地道的老北京美食。开了50年的丰年灌肠,东四十条和北新桥的卤煮老店,天兴居的炒肝,都能让你充分感受老北京的美妙滋味。
比较早期拍的一些照片代代木的胡同暴走:东四(13次)打在胡同房顶的葡萄架,丰满的压出墙来
九道弯胡同,第一次去,你可能会迷路
东四二条一家青旅侧门。狮子用瓷碗碎片粘贴,有一种高迪即视感
刚买完菜的大爷在泊车。
享用下午茶的喵星人
“小时候玩得溜着呢,现在怎么不灵了!”
玩耍嬉戏的孩子,是胡同最常见不过的风景
看守自己孩子的喵星人
清真馆子的晚餐,提前开始
“出击吧!我的皮卡丘!”
邮递员在投递报纸
车碰上的苗圃
游戏时间
没想到还能看到货郎
推荐阅读
- 十只鸭子在北京的旅程是怎么样的
- 往届电影专业出国作品入选的在哪里可以看到
- 乳胶枕;paratex和Nittaya哪个牌子的枕头好用,用过的小伙伴描述下细节好在哪里
- 优秀临摹作品(或习作)与原作品相比差距大吗差距在哪里
- 我在欧洲,哪里可以买到guidi的鞋子
- 绍兴哪里的居住体验比较好
- 汉邦剪裁在北京的西服定制品牌口碑里算好的吗
- 为啥一个男生上课时总是和我碰眼,我看像哪里,视线回来时,就总是碰上了他的视线
- 住在北京二环内有优越感吗啥体验
- 北京有哪些优秀的独立家居设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