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为何必死?齐桓公平定“鲁难”背后的阴谋( 三 )


但疑团依旧还在 , 究竟是谁要杀鲁闵公?庆父又为何要自取灭亡呢?
幕后的黑手 , 其实早已虎视眈眈 。
“庆父不死 , 鲁难未已”的典出
在齐桓公与鲁闵公会盟之后 , 齐国派出大夫仲孙湫出使鲁国 , 借慰问之名而行刺探之实 。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 , 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
回国之后的工作汇报上 , 仲孙湫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名言:只要庆父还活着 , 那鲁国的内乱就不会停止!
「」庆父为何必死?齐桓公平定“鲁难”背后的阴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郑伯克段于鄢的翻版即将上演
言外之意就是 , 只要他一死 , 事情就好办了 , 但这并非鲁国人的结论 , 而是盟友的越界操心!
齐桓公追问如何终止鲁国内乱时 , 这位“贤大夫”则神秘兮兮地说:没关系 , 鲁国的乱局还将持续 , 他(庆父)会自取灭亡的(难不已 , 将自毙) 。
「」庆父为何必死?齐桓公平定“鲁难”背后的阴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至此 , 齐国的方案跟当年“郑伯克段于鄢”如出一辙 , 他们给庆父安排了一条“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绝路 。
可是 , 齐国君臣当真能够预言未来吗?或者是做了什么手脚呢?
霸主的野望:鲁可取乎? 公曰:「鲁可取乎?」--《左传.闵公元年》
对话并未终止 , 齐桓公赤裸裸地表达了对鲁国的终极野望:吞并之 。
这显然是对齐国的最有利方案 , 足以令霸主之势再上层楼 。
但春秋灭国的规矩颇多 , 鲁国只是内乱 , 并未丧失国际地位和民众支持 , 也未曾抛弃礼乐文化 , 贸然出兵必然落下一个趁人之危的名声并遭至诸侯反感 , “霸主”就当不成了 。
既然“上策”不可取 , 那么什么才是“中策”呢?这要从齐国的需求说起 。
齐鲁既是邻居 , 又是盟友 , 鲁国作为“周礼”的官方发言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所以齐桓公的诉求则在于如果打造一个听话的鲁国 。
庆父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 , 这个人野心勃勃且不按常规出牌 , 一旦把持朝政显然是个定时炸弹 , 所以齐桓公在先前会盟上自导自演将季友送回鲁国给庆父添堵 。
至于史册上为何说是鲁国的提请 , 这个不要问我 , 管仲有无数个办法令齐国名利双收 。
「」庆父为何必死?齐桓公平定“鲁难”背后的阴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初看君臣相知 , 细看狼狈为奸的齐桓管仲
按照常理 , “废立”这种行为有一次就足够了 , 来多了反而容易遭至反感 , 庆父此时最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建立权威并稳定局面 , 毕竟鲁国乱得连庄公下葬都推迟了半年 , 可见这个曹操当得并不安稳 。
更何况隔壁齐桓公最喜欢拿他国的“乱臣贼子”当做霸业的砖瓦 , “弑君”这种送枕头的行为绝非一个合格政治家所为 。
他确有自立的打算 , 不然第二次弑君之时早该提前准备好下一任傀儡 , 但如果这样的话 , 貌似又没有再次弑君的必要 。
所以 , 庆父离齐桓公期待的模样还差了一瓶眼药水 。
在谋杀鲁闵公这件事上 , 最终的获利者依次是齐桓公、季友和鲁僖公 , 受害人则成了庆父 , 如此我们当能反推当年的一些细节 。
真相:原来如此
很多事情都没有弄明白 , 比如鲁闵公的间接死因 , 但这并不重要了 , 因为他必死无疑 , 不管是庆父、季友和齐桓公的下一步行为都需要这么个药引子 。
事情也没有那么复杂 , 庆父之所以再次铤而走险唯有一个解释:他得到了齐桓公的某种承诺 。
在闵公元年的会盟上 , 齐国早已承认了鲁闵公的地位 , 如果这么维持下去的话 , 庆父的地位将越来越稳固 , 或许还能混个善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