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独角兽」网红电商为何如此脆弱( 二 )


此后 , 冯敏看到了张大奕的潜力 , 决定大批量制造类似KOL , 推出了“网红+社群+电商”的红人孵化模式 。
2016年11月 , 阿里携3亿元入股 , 致使如涵估值暴涨15倍 , 突破30亿元 。 如涵控股也是阿里巴巴集团唯一入股的MCN机构 。 如涵控股IPO前 , 阿里巴巴持有8.56%的股权 , 但在如涵2019财年的年报中 , 阿里已减持至7.5% 。
更早一些时候 , 2016年5月 , 阿里旗下淘宝直播平台上线 , 不再依赖于外部社交平台 , 自己亲自成为“流量航母” 。
在直播大潮席卷之前 , 张大奕曾迎来短暂的高光时刻 , 登上2017年的第二届阿里巴巴投资者大会的舞台 , 给来自全球顶级投资机构超过350位投资人和分析师介绍网红创业的商业模式 。
此后 , 在淘宝的扶持下 , 直播带货势不可挡 , 薇娅、李佳琦出圈 。 在这两位头部超级主播的马太效应之下 , 腰部和尾部主播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 。 张大奕的影响力完全不能与二者匹敌 。 而张大奕旗下的产品 , 纵使销量一时火爆 , 大都是靠“打版”大牌蹭流量 , 难逃成为抄袭、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
如涵也曾试图摆脱对张大奕的依赖 , 制造更多网红 。 截至2019年底 , 如涵签约网红数量达到159人 , 比2018年增加了13名 。 其中 , 年度带货GMV超过1亿元的顶级网红仅有3个 , 仍是张大奕、大金、虫虫三个老面孔;一年GMV在3000万到1亿元的网红为12人;一年GMV少于3000万元的网红则为144人 , 占比90.5% 。
此外 , 如涵也在积极转型 , 将重点放在毛利率更高的平台服务上 。 如涵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两大块 , 包括KOL主理淘宝店铺的销售额以及KOL代言的广告服务费 。 从如涵财报中可以看出 , 2019年第四季度 , 如涵的服务收入增速惊人 , 同比增长154%达到1.107亿元 。 来自服务的营收占比也从2018年年底的11%增长至2019年年底的23% , 但营收大头仍然是商品销售收入 。
而随着其他MCN机构的爆发式增长 , 如涵的市场份额也正在受到蚕食 。 据国盛证券报告 , MCN机构数量逐年增长 , 市场规模达百亿级别 。 MCN机构自2016年起发展迅猛 , 截至2019年机构数量累计已突破6500家 。 据硅谷动力发布的《2019MCN机构排行榜》 , 如涵仅排名第五 。
2020年3月 , 张大奕仍然排行淘宝直播达人第9名 , 她的“劲敌”雪梨则排名第四 。 在激烈的淘宝竞争生态中 , 每个网红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 同质化明显的初代微博网红 , 正面临洗牌 , 从外形到脸型、嘴形、表情都神似 , 引来公众质疑 , “网红到底能红多久?”
「娱乐独角兽」网红电商为何如此脆弱
文章图片
【「娱乐独角兽」网红电商为何如此脆弱】如今 , 答案浮出水面 。 出轨事件往往意味着艺人生涯的转折点 , 对于KOL红人同样杀伤力不小 。 而这背后 , 是如涵无法复制出另一个张大奕的困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