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历史那些事■你这是有泼天的胆子啊,朱棣:我这皇帝是被逼上的,“靖难之役”( 三 )


二是朱允炆有不杀朱棣之命 。 朱棣多次濒临险境却又死里逃生皆因朱允炆有“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旨意 , 使南军有所顾忌 , 不敢放开手脚打;
三是得益于燕王之名 , 归降者半 。 燕王早年对残元势力的用兵在朝中已是盛名久矣 , 又辅攻心之术 , 燕军在战斗中能够上下一心 , 战斗指数暴增 , 而南军军心不齐 , 归降者半 , 最后又得益于李景隆开门投降 , 才会使战争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
“靖难之役”是明史上第一次藩王和皇帝之间发生的战争 , 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藩王谋反成功的例子 。 此役的主要根源是“封藩”和“重藩” , 藩王势力日臻强大 , 从而威胁到了中央的政权地位 。 而新皇帝的“削藩”政策是导致“靖难之役”的直接原因 , 在处理藩王的问题上没有借鉴汉武帝的“推恩令” , 即位之初就急于削藩 , 显得操之过急 , 这也和权臣的刚硬手段有关 , 须知“过刚易折” , 认为成不了气候的燕王 , 谁知最后尽来了个“咸鱼大翻身” , 一路南下攻进了金陵 , 坐上了皇位 , 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
朱元璋的“不信权臣”使他加重了吏治的刑罚 , 其中的典型就是“剥皮实草” , 将贪赃枉法的官员剥下人皮制成鼓或者填入稻草放于衙门口 , 用以警告继任官员 。 朱元璋还借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的“胡惟庸案”和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蓝玉案”两次共诛杀朝臣四万余人 , 明初功臣损失殆尽 。
【说说历史那些事■你这是有泼天的胆子啊,朱棣:我这皇帝是被逼上的,“靖难之役”】朱元璋的“宁信朱家”使藩王势力逐步强大胜于朝臣 , 最终出现了朝中无名臣相抗衡的局面 , 这也间接导致了金陵城破 , 江山易主 , 不过还好的仍是他们朱家的天下 。 于是这就上演了近期热播电视剧《大明风华》的开幕场景:金陵城破 , 建文逃遁 , 朱棣登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