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蔡河史略(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书地理志》河南郡荥阳县:“有浪荡渠 , 首受泲 , 东南至陈入颖 。”《水经注?渠水注》载:“渠水自济(泲)水分出后 , 东流径今开封南 , 折而南流 , 径今陈留西、淮阳县东 , 南流至今沈丘县(古项城县)北注入颍水 。” 。渠水在汉魏时为南北水运交通的重要航道 , 魏晋以后称蔡水 。宋代蔡河由于漕运的方便改由开封城内流出 , 南经通许县西 。《读史方舆纪要》通许县:“蔡河在县西 , 志云:蔡河自祥符之范村流入县北 , 分为两道 , 名双沟河 , 至县西复汇而为一 , 下入扶沟 , 建闸启闭 。宋时通江淮之漕道也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开封府关隘:“临蔡关在祥符县东南 。《金史?地理志》开封县有古通津、临蔡关 。《通志》:临蔡关在府东南三十里 , 以临蔡河而名 。今土人呼其地曰关头 。”当时的蔡河出开封城南经范村、关头(今范村大小关头) , 经通许县西 , 自下至淮阳一段河道大致与古浪荡渠相同 。
宋代蔡河入颖囗较古渠水偏西 , 由陈州东一里南流至蔡口入颍 。《资治通鉴》载: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二月乙亥条胡三省注:“今按蔡河自东京戴楼门入京城 , 出宣化水门 , 投东南下 , 经陈州至蔡口入颍河 。”《元丰九域志》项城县(治今沈丘县)有蔡口镇 。《大清一统舆图》在今项城县(水寨镇)北颍河上有蔡河口 , 蔡桥等地名 , 当即宋代蔡河入颍河处 , 可见宋代的蔡河入颍口在今项城县北 , 而汉魏时代渠水入颍口则在其东今沈丘县北 。
■古蔡河史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闵河之名始见于五代后周 。《资治通鉴》载:后周显德四年二月 , 伐南唐 , “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将水军数千 , 自闵河沿颍入淮 。”胡三省注云:“丁唐曰:闵河本曰琵琶沟 , 今名蔡河 。”可见最早称闵河指的是蔡河 。不久闵河的开凿大大丰富了蔡河的水量 , 漕运畅通 。故将闵河改名惠民河 。《元丰九域志》在新郑、尉氏、开封等县下标注惠民河 , 在太康、西华、宛丘(今淮阳)等县下标注蔡河 , 说明宋代前期两河段的名称是有严格区别的 。然而惠民河和蔡河毕竟是一条河流 , 日久蔡河也蒙惠民之名 。人们谈起开封漕运四渠 , 只提惠民而不分闵蔡 , 南渡人追忆汴京掌故时也将惠民河作为蔡河的正名了 。在传世文献中惠民河及蔡河的命名也有混淆使用的情况 , 其原因也正是渊源于此 。
闵河的开凿主要是为了解决蔡河的水源问题 。蔡河的前身渠水 , 自战国以来是中原水运交通的干渠 , 水源是从济水分出来的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二月重浚蔡水时 , 仍取源于汴水 。史载:“导汴水入蔡水 , 以通陈、颍之漕 。”但汴水自唐代以来 , 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将河床不断淤高 , 水流浅涩 。每年四月以后 , 漕船由淮入汴 , “多属汴河乾浅 , 又船运停留 , 至六七月始至河口 。”在航运上存在不少困难 。宋代建都开封 , 汴河在漕运中地位较唐时更为重要 , 所谓“汴河乃建国之本 , 非区区沟洫之利同言也 。”因此 , 汴河的水源 , 常年流量成为宋朝政府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终宋一代 , 一方面经常更易汴口的位置 , 以迎黄河水势;一方面在汴河上游广设水柜蓄水 , 以调节汴河的流量 。即便如此 , 在漕运繁忙的时候 , 仍需“以草为堰 , 壅水以通漕舟” 。这种情况下 , 如再将汴河的水量分一部份给蔡河 , 势必更影响汴河的航运 。因此 , 宋代初年恢复蔡河航运时已开始为蔡河另觅水源了 。
■古蔡河史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解决蔡河水源的工程 , 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