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皇帝大臣一齐演出大戏,三百五十年,连拍六次腻不腻?

中国历史上曾有个朝代大电影 , 从上古时代直到帝国时代都非常流行 。
在这场史诗大片中 , 最佳男主角都是为了王权霸图而孜孜以求的权臣武将 , 至于配角和群演那也是不少 。
三公九卿堪做配角 , 在哪摇舌鼓噪 , 中低官僚因级别不够 , 就做群演山呼万岁 。
至于广大平民 , 也有作用 , 那就是看着城头变幻的大王旗 , 感叹:这时代又变了 。
时代一变往往意味一个王旗的陨落和新王诞生 , 这出历史大剧就是古之“禅让” 。
【】禅让:皇帝大臣一齐演出大戏,三百五十年,连拍六次腻不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禅让大戏)出演频率有多高?
从公元220年到公元618年 , 398年时间足足上演了8次 , 每次都是旧王哭泣新王笑 , 笑完还待新王收 。
历史轮回性和宿命感 , 在哪个动乱迭起的特殊年代演绎的淋漓尽致 。
那么为何会有如此故事不断重复?不得不说起头者曹丕 , 带了个好头 。
证明了这件事是票房保证 , 换来了巨大收益 。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曹丕无疑是深谙演出精华的主角 。
按《魏氏春秋》记载 , 公元220年 , 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之后 , 曾经不无感叹的说!礼毕 , 帝顾谓群臣曰:“舜、禹之事 , 吾知之矣-《魏氏春秋》
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 , 古代尧舜禹禅让的滋味就和我今日体会一样 , 从未有什么贤良恭俭让 , 不过位高权重者得而已 。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 配合朝臣表演的曹丕 , 只需要按照剧本安排演出即可 。
【】禅让:皇帝大臣一齐演出大戏,三百五十年,连拍六次腻不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家父子第一人)这剧本也有标准情节 , 那就是三请三让 。
群臣鼓噪 , 汉献帝请求 , 曹丕假意推辞 , 说自己才德不足 , 无法承担之类的废话 。群臣一看权臣谦虚 , 在第二次劝进 , 依然不允 。最后就第三次劝说 , 顺带弄一出逼宫 。
口含正义之言高声疾呼 , 君若不允国将不国 , 望君细细思量 。
最后被逼无奈的受禅人 , 装作特别为难的答应了 , 答应完之后 , 就选一个黄道吉日祭天告地 , 祭告天地目的就是祈求上天允许 , 这江山要换颜色了 。
一场禅让 , 真是包含了不少学问 。
劝告的话术是其一 , 委婉的拒绝是其二 , 逼宫是其三 , 禅让典礼是其四 , 祭天告地是其五 , 也由此拉扯出了无数学派 。
纵横家穿插其中 , 儒家鞍前马后 , 风水师搭舞看气 , 五行说论背景 , 看着过瘾否?过瘾之余不禁思量 , 为何要如此虚伪?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啊 。
第一:为了权利交接的稳妥 , 所谓名正言顺才长久 。
第二:为了利益交换、妥协 , 政治斗争精髓在平衡 , 每朝都有拥护者 , 他们的心态不可不察 。
但是这一切虚伪也好 , 名正言顺也好 , 交换妥协也好 。
却在随后的一次次轮回重复后越发的变味 , 连续数次后 , 终于撕下了遮羞布 , 夺权之路也就越发不要脸了 。
【】禅让:皇帝大臣一齐演出大戏,三百五十年,连拍六次腻不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皇帝也难)
这如何体现的 , 看看被禅让者的下场就可知了 。
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后 , 也许是因为曹操女婿的关系 , 这汉献帝结局很好 。
成山阳公不说 , 还保留了汉室正朔宗庙 , 继续给天子待遇 , 上书也不用称臣 。这算是汉朝400年余荫子孙的最后关照 。
曹丕禅让后仅仅45年的公元265年 。
悲催的曹魏末帝曹奂 , 体会了汉献帝的苦楚 , 禅位与晋王司马炎 。咨尔晋王:我皇祖有虞氏诞膺灵运 , 受终于陶唐 , 亦以命于有夏 。……....率循训典 , 底绥四国 , 用保天休 , 无替我二皇之弘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