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猫腻:我的小说有辣子和葱( 三 )


辞职后 , 他开始在网上读小说 。 许多小说网站和论坛涌现 , 起点、爬爬、晋江、幻剑、天音、翠微居、龙的天空……快二十年过去 , 他还牢牢记得这些名字 。 文学青年晓峰热烈地读 , 读台湾作家罗森的玄幻小说《风姿物语》 , 每天都等着更新 。 等得急 。 看小说看多了 , 最后你总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也能写点 。 他找家里人凑了5000元 , 组装了一台电脑 , 待夜深人静 , 就在一间小屋子里敲字写故事 。 他记得那种孤独感 , 自己给自己看 , 自己跟自己交流 , 写了什么 , 几乎已经忘了 。
2003年 , 他觉得准备好了 , 在当时的人气小说网站「爬爬书库」 , 他开始写《映秀十年事》 , 起了个笔名叫「北洋鼠」 。 小说没写完 , 因为没钱 , 也就逐渐没了动力 。 他因此知道 , 光作为爱好而没有收入 , 网络小说很难持续 。
2005年 , 他打算再度开始 , 换个笔名 , 吞了过去这只北洋鼠 , 那么 , 就叫「猫腻」 。 这部小说叫《朱雀记》 , 敲下第一个字时 , 他就知道 , 是为了挣钱 。 他物欲不高 , 但那时开始恋爱 , 需要赚钱 。 盘算一下最可行的职业 , 还是写作 。 那一年 , 网络文学已经拥有了行之有效的商业体系 。 他还没意识到在网上写小说未来会变成一个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的行业 , 这个爱好会成为他终生的职业 。 「我们上了那个车 , 车自己换了发动机加快了 , 我们也就跑得快了一些 。 」
「那时候从爱好写作转向商业写作 , 不管你承不承认 , 心里面最初是有个坎儿要过去的 , 过那个坎儿的时候 , 你对商业写作不够尊重 。 」猫腻说 , 「觉得那些所谓的小白文多么好写 , 就是为了赚钱才写的小说 , 随便糊弄一下就可以了 。 」如今 , 他认为那时候的自己天真、幼稚且愚蠢 , 而怀着那种轻佻心情写下的《朱雀记》前四分之一 , 非常糟糕 。
写到四分之一 , 《朱雀记》进入起点 , 上架进了VIP 。 这是网络文学给猫腻的真正冲击:新的一章发布 , 瞬间有几百个读者给他出了钱 。 读者们评论、留言 , 也互相讨论 。 那些反馈迅速地、刺激地、没有遮拦地闯进他的世界 。 猫腻第一次感到和读者离得那么近 , 时间长了 , 「好像我突然跑到菜市场去摆摊 , 来的都是熟客 。 我再缺斤少两 , 卖些烂菜 , 自己都会受不了 。 」
这本书 , 让他赚到了「比《朱雀记》多了很多很多」的钱 。
2008年2月 , 《庆余年》完结 。 在后记中 , 猫腻诧异于自己的勤奋 , 骄傲于控制住了这个长达7卷、377多万字的故事 , 「就像庆帝在大东山上说的那样:我这一生从未这样强大过 。 」强大是个不需证明的、正向的词 , 猫腻的微博名一直没有改 , 「猫腻太强大了」 。
#人物#猫腻:我的小说有辣子和葱
本文插图

由猫腻作品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择天记》图源网络
没有野望
读猫腻的小说 , 像是一场异彩纷呈的旅行 。 《庆余年》第一卷第一章 , 题为「一块黑布」 , 章末那句「蒙住了他的双眼也蒙住了这天」 , 点明了它的出处 , 崔健的《一块红布》 。 又有一章 , 题为「在酒楼上」 , 是鲁迅的一篇小说名;末尾 , 甚至有对《春天的故事》歌词戏仿 。 这些细节埋在拥有悬疑色彩的情节中 , 正如处处遇见熟人 , 有一种会心的快乐 。 气氛时而庄重 , 时而戏谑 , 你想感动 , 却又笑了 , 猫腻总不愿让你在一种情绪中停留太久 , 而在情绪的频繁跌宕中 , 你不由自主读完了它 。
网络小说是娱乐产品 , 猫腻一直这么说 。 「经济收入肯定是商业写作最大的动力来源」 , 但他也认为 , 「我写一个故事 , 肯定要有我自己的一点明确的目的在 , 人生太短了 , 花两三年做的事情 , 这得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 」
《庆余年》挣到了结婚的钱 , 他想 , 既然已经让广大读者开心了一把 , 下一本就让自己多开心一些 。 这就是《间客》 , 337万字 , 历时三年 , 机甲主题 , 给读者先天的陌生感 。 《间客》连载一周年时 , 猫腻在起点网上回顾自己的前三本小说 , 《朱雀记》想讲的是应该活下去 , 《庆余年》想讲的是要好好地活 , 《间客》想讲的是人应该怎么活 。 最后一天 , 他连续写了24小时 , 三万九千字 , 「癫狂」 , 他这样形容 。 《间客》里有猫腻的寄望 。 邵燕君认为 , 直到《间客》 , 猫腻身上「个人的东西才真正喷发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