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ntraland、第二人生与虚拟世界的未来


摘要: Decentraland、第二人生与虚拟世界的未来
:Decentraland、第二人生与虚拟世界的未来
本文插图

(农妇于火炉烹调 , 梵高)
有一个名为《第二人生》的网络虚拟世界曾经声名大噪 , 当时有一位化身(avatar)名为“钟安社”的用户在上面通过经营虚拟地产赚取超过100万美元 , 这成为商业和科技媒体争相报道的故事 , 还登上美国《商业周刊》的封面 , 作为世界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迹象之一 。
:Decentraland、第二人生与虚拟世界的未来
本文插图

现在十七年过去了 , 《第二人生》还活着 。 在它上面可以看到要举办的活动超过6000多个 , 每天依然活跃着不少用户 。 但是《第二人生》并没有成为火爆的应用 , 它没能达到Instagram、Twitter等的规模 。 网络上也有很多帖子在探讨为什么《第二人生》失败了 。
就当前的现状来说 , 《第二人生》不能算完全失败 , 只能说它不够成功 , 不够亮眼 。 经营《第二人生》的公司林登实验室的CEO Ebbe Altberg曾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 , 2015年其用户共兑换了6000万美元 , 整个虚拟世界的GDP达到5亿美元 。
而如今区块链的到来 , 尤其是智能合约平台的存在 , 可以实现虚拟资产的个人真正拥有 。 那么 , 在区块链时代 , 虚拟世界有没有机会实现突破 , 达到《第二人生》无法企及的新高度?
有哪些底层的变化 , 会推动这种可能性的到来?也许短期内无法显示出来 , 构建虚拟世界需要很长时间 , 它上面需要内容、需要活动、需要人气 , 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些底层的变化 , 可能有强大的驱动力 , 推动它走向更大规模的成功 , 甚至超越《第二人生》 , 成为真正的虚拟世界 。
虚拟世界的所有权变化
《第二人生》上的化身、装扮、土地、商店、博物馆、城堡等虽然表面上归用户所有 , 但本质上用户无法真正拥有 。 正如加密世界常说的 , 你不拥有私钥 , 就不真正拥有资产 。 从技术的角度 , 《第二人生》的用户无法真正拥其资产 。 因为所有这些资产都是存储在《第二人生》的运营方林登实验室的服务器上 , 服务器存在被黑客攻击可能 , 存在被关停可能 , 存在被篡改的可能 。
一旦林登实验室停止运行 , 那么 , 所有的用户花心思构建的资产 , 都将不复存在 。 其虚拟世界的资产所有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户所有 。
Decentraland是基于以太坊构建的虚拟世界 , 在其上的资产完全归属用户所有 , Decentraland开发团队无法控制这些用户的化身、装扮、地块、商店、会议中心、美术馆等 。 这里实现了真正的私人所有 。 即使Decentraland团队停止运营 , 这些资产都用户所有 , 甚至有可能在新的虚拟世界上使用这些资产 。
从用户的角度 , 可能在短时间内感受不到这些变化的意义 , 但一旦发生事情 , 用户就会有切肤之痛 。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在少年时代喜欢玩《魔兽世界》游戏 。 不过 , 在游戏公司的一次版本更新中 , 据说V神喜欢的“术士”角色的必杀技能被取消了 。 在跟官方取得联系后 , 也无法得到恢复 。 也许是这样的经历推动V神创建出无须许可的不可停止的区块链平台 。
如果虚拟世界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平行世界 , 它不仅有用户的资产 , 也沉淀了用户的时间、经历等 , 所有的这些需要有一个不可停止的技术基础才能让它超越游戏本身 , 让它成为恒久的存在 , 成为用户真正拥有的一部分 。 这样的虚拟世界会让人们有动力付出长期的努力去建设和留存 。
虚拟世界的经济体系变化
不少《第二人生》的用户对其失望的一点是其经济体系 。 在《第二人生》的虚拟经济体系中 , 也存在市场交易的行为 , 它也有自己的虚拟代币林登币(Linden Dollars) 。 林登币是官方发行的 , 它不是基于区块链发行的 , 它没有固定的上限 , 跟如今的信贷经济体系类似 , 其货币发行是可调整的 , 本质上是通胀的体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