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记录贵阳街巷历史文化!8年时间,他用手机拍下300多条街( 二 )



袁奶奶说 , 自己今年 87 岁 , 从上世纪 50 年代嫁到文笔街 , 在这里已经居住了 60 多年 。 自结婚后定居于此 , 如今重孙都读小学二年级了 。 期间 , 房子经过几次修缮 , 从传统的榫卯木屋改为砖木机构 , 到后来又修缮粉饰 , 如今虽然干净明亮 , 原有的房屋结构和中国传统建筑的风貌却面目全非 。
" 这个老屋原本的主人姓杨 , 原有三进三出的院落 , 好多东西都是古董呢 。 你看这凳子 , 油漆早已脱光 , 坐得光滑滑的 。 这是姐姐当年的嫁妆 , 她去世时八十多岁 , 至今都 30 多年了 , 这凳子是不是有一百多年?" 袁奶奶说 。 她指着院子里的石墩、石磨等其他物件 , 说那些东西的历史更加久远 , 虽然没什么用处 , 但也舍不得丢 。
谈起当地的历史 , 当地居民均津津乐道 。 如贵阳二中的前身 , 其实是创建于 1931 年的贵阳女子中学;附近有大觉精舍及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 , 背后不仅是贵阳几大家族的历史 , 更承载着贵州的一段革命史 。 而其他 , 如刘氏支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县学宫 , 则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 所有这些 , 无不共同构成这里悠久的历史 , 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
" 我不是没房 , 但在这里住了一辈子 , 有感情了 , 不想搬走 。 " 袁奶奶说 。
交谈结束 , 杨林再次拍下那些老屋 , 木房子榫卯结构的某个局部 , 以及他认为充满生活味道的某个瞬间 。
「贵阳」记录贵阳街巷历史文化!8年时间,他用手机拍下300多条街
本文插图

我会一直拍摄贵阳老街巷
" 没得哪样特别嘞原因 , 一是怀旧 , 二是好玩 。 "4 年前 , 当采访人员问及杨林拍摄老街巷的初衷时 , 他如此坦言 。 当时 , 他已经拍摄了 140 多条贵阳老街巷 , 存储视频几百个 G , 照片数千张 , 还有大量的文字等着整理 。 到如今 , 杨林拍摄了贵阳约 300 多条老街巷 , 光照片就有好几万张 。他对采访人员说 , 自己从小在贵阳的老街巷长大 , 对这座城市的“垰垰角角”具有深厚感情 , 因此只要一听说哪条巷子要被拆除 , 心里就着急得不行 , 于是决定用影像和地地道道的贵阳方言记录这些老街巷的众生百态 , 并取名为 " 百巷百相 " 。
拍摄过程中 , 有太多的故事令杨林感动 。 如在贵阳火车站附近的南冲北巷 , 他有感于南来北往的 " 和谐号 " 每天从巷子头上呼啸而过 , 而巷子里的人们 , 则白天黑夜都从黑黢黢的涵洞进进出出;在原外文书店后面的三民巷 , 他陶醉于巷子里的悠然自得;在三民北巷 , 一只歪拽歪拽的灰毛狗 , 竟然跟主人 12 年了 …… 拍摄的同时 , 杨林还坚持用方言书写 , 想以此直观地记录和再现地道的贵阳本色 , 呈现出另一个与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现代都市迥异的贵阳 。 日积月累中 , 他的拍摄和《百巷百相》的方言写作都获得了不少人的关注 , 成为大家回忆老贵阳的一种方式 。 近段时间 , 某个纪录片摄制组计划拍摄不一样的贵阳 , 专门找到了他 , 请他担当文化向导 。
" 再不记录贵阳的老街旧巷 , 城市过往的记忆就会一点点一点点地消失了 。 " 杨林表示 , 贵阳老街巷里家长里短的方言俚语和江湖故事形象幽默、真实鲜活 , 是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 因此 , 希望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 , 也能保留原来的那些城市记忆 。 而自己 , 也将把对贵阳老街巷的拍摄一直延续下去 。
来源:都市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