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阜阳」15年,夫妻俩攒下60本献血证


【「瞰阜阳」15年,夫妻俩攒下60本献血证】摘要: 夫妻大多会有一些共同爱好 , 有的热衷旅游 , 有的喜欢运动 。 但这对夫妻的爱好有些特别 , 他们都致力于献血 。 10多年来 , 两人坚持无偿献血公益事业 , 共献血7万多毫升 。 近日 , 采访人员见到了故事的主人公于建国和班玉梅 ,...
夫妻大多会有一些共同爱好 , 有的热衷旅游 , 有的喜欢运动 。 但这对夫妻的爱好有些特别 , 他们都致力于献血 。 10多年来 , 两人坚持无偿献血公益事业 , 共献血7万多毫升 。 近日 , 采访人员见到了故事的主人公于建国和班玉梅 , 听他们讲述献血的故事 。

「瞰阜阳」15年,夫妻俩攒下60本献血证
本文插图

献血队伍中的夫妻档
谈起第一次献血 , 于建国说 , 那年他才19岁 , 还在部队当兵 。 退伍后 , 他的献血之路也没有终止 。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 , 于建国与班玉梅相识 , 之后相恋并很快走入婚姻殿堂 。 结婚后 , 班玉梅经常陪丈夫献血 。 去的次数多了 , 她也动了献血的念头 , 加上丈夫的鼓励 , 2004年 , 她开始献血 。

「瞰阜阳」15年,夫妻俩攒下60本献血证
本文插图

为了更多地献血 , 献全血一段时间后 , 于建国开始捐献血小板 , 不久妻子也紧跟他的步伐 。 由于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短 , 一个月就能献一次 , 夫妻俩献血频率大幅增加 。 献血小板过程复杂 , 每次需要两三个小时 。 虽然时间长 , 但只要有需要 , 夫妻二人总会尽量赶到 。
“我昨天刚献过血小板 。 ”班玉梅指着胳膊上的针眼说 , 她在无偿献血群里面 , 得知这段时间血小板紧缺 , 丈夫忙于工作 , 时间相对自由的她便第一时间赶到了血站 。
因为献血次数多 , 班玉梅两条胳膊满是针孔 , 血站的采血员每次扎针时都心疼她 。
三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班玉梅今年47岁 , 于建国46岁 , 两人结婚21年 , 一起献血15年 。 在他们的鼓励下 , 朋友们也陆续加入献血行列 , 但像他们这样坚持下来的却很少 。
对于夫妻二人来说 , 无偿献血是最便捷的公益行为 , 能够用自身健康的血液帮助有需要的人 , 他们觉得很快乐 。 15年来 , 两人的献血证积累了厚厚一摞 。 采访人员大致数了一下 , 有六十本之多 , 每一本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献血时间、血型、血量等详细数据 。
于建国说 , 算起来 , 这些年他献血达4万多毫升 , 妻子献血3万多毫升 , 两人共献血7万多毫升 。 人体血液总量占体重的8% , 如按体重50公斤以上的成年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计算 , 这对夫妻的献血总量已达17人血量总和 。 两人连续三届(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 这个奖项是对无偿献血者的最高奖励 。 2018—2019年度 , 夫妻俩还准备再次申报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 这样的献血之路 , 两人愿意一直携手走下去 。
双双加入中华骨髓库
2016年 ,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安徽分库阜阳工作站成立 , 工作站设在市中心血站 。 献血时 , 夫妻俩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 。 但由于捐献干细胞的人太少 , 骨髓库里缺少捐献者的数据资料 , 许多患者找不到干细胞相匹配的捐献者 , 从而失去了生命 。
于是 , 一个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计划又浮现在夫妻二人的大脑里 。 2016年 , 两人采集血样 , 资料顺利汇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 “只要配型成功 , 我们随时做好捐献的准备 。 ”于建国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