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改掉共餐习惯的时候了


@是改掉共餐习惯的时候了
本文插图
上世纪80年代 ,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叫做幽门螺杆菌的细菌 , 能抵抗胃酸与消化酶、在人的胃黏膜中植根 , 损害人的胃黏膜 。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都肯定与它有关 。
卫生专家注意到:一群人用筷子在公共的菜碗或汤碗中取食的共餐制 , 是造成幽门螺杆菌相互感染的重要途径 。
人们的口腔其实是一个细菌大本营 , 除了幽门螺杆菌外 , 近年还发现口腔中的卟啉单孢菌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症、食管癌等有关 。 此外 , 还有许多非致病的细菌、阿米巴 , 甚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都能在唾液中查到 。 对于一些致病菌而言 , 共餐便是传播的途径 。
2003年在我国曾暴发俗称为“非典”的传染病 , 一时倒也很是促进了我国民众对健康行为的关注 , 其中便包括了对共餐的习惯不利于健康的认识 , 于是一些大型餐馆的餐桌上有了“公筷”的设置 。 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 , 人们对此又逐渐淡忘了 , “公筷”也大多不用了 。
“公筷”的办法难以坚持 , 除少数就餐者缺少卫生意识外 , 主要还是在于容易“公私不分” , 吃着吃着公筷放到自己的嘴里去了 , 别人发现似乎也不便提醒 , 自己发现莞尔也就罢了 。 所以“公筷”实应改为“公勺”(如用一种长柄的金属调羹)或者某种便于夹菜但不便入口的工具(如自助餐菜盆中的金属夹子) , 而且每人面前应有空盘 , 桌面上的菜用公勺或“公夹”取了放在盘中而后享用 。 虽略繁琐 , 但更显文雅 。 其实 , 在社交场合用餐时的风度亦是现代文明标志之一 。
有些星级宾馆、高级餐厅 , 由服务生逐一“派菜” , 中餐西吃 , 完全同于西餐的用餐办法了 , 当然是好 , 只是服务费怕要增加些 , 当然增加服务人员 , 多造就社会就业机会也是好事 。
若非十分正式的交际场合 , 其实还是自助餐好 , 想吃什么拿什么 , 喜欢吃的可以多吃一点 。 有些科学的饮食理念 , 实乃健康文明之举 。 当然 , 自助餐也有自助餐的礼仪准则:一次不宜取得太多 , 即使是你喜欢的食物也只能少量取用 , 吃完可以再取 , 这是照顾其他就餐者应有的礼貌 。
一家人共餐 , 传染疾病的可能性虽不如在外聚餐之大 , 但仍有可能 。 “公勺”、“公夹”之法亦宜采用 。 其实 , 家庭共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一直被忽视了 , 便是对家人营养摄入量的控制问题 。
如今许多家庭对于孩子的营养都很重视 , 但常很放任 , 饮食过量又缺少活动 , 于是养成了一个个的小胖墩 。 不但体育成绩不佳 , 还为日后的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种下了祸根 。 胖墩的形成除“洋快餐”外 , 家中的饮食过量应是主要原因 , 比如一碗肉上桌 , 孩子多吃一些家长似也不便指责 , 孩子不吃蔬菜家长也难发现 , 便是因为共餐之故 。
老年人食欲多不旺盛 , 加上牙齿残缺 , 咀嚼不便 , 饮食问题甚多 , 在共餐的情况若不特别留心老人的饮食问题 , 很容易被忽略 , 即使留心了 , 也较少量化的概念 。 即使一般成人 , 食欲好坏也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 , 在共餐的条件下 , 缺少了一家人在饮食上的相互关心的条件 。
【@是改掉共餐习惯的时候了】这些问题一旦实行分餐的办法就都解决了 。 谁的一份不够吃、谁的一份吃不完一目了然 。 当然 , 分餐制也会增加些麻烦 , 比如洗碗的工作量就增加了 , 用快餐盘省事些 , 但是似乎又缺少点雅致的氛围 , 能不能生产一些精致的其中有分隔的瓷盘 , 一盘装几种菜 , 既不串味 , 洗涤起来也方便呢?
“非典”流行时期引起关注的“共餐”问题 , 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又被人们淡忘了 。 不意十多年后的今天 , 我们又遭遇到新冠病毒的流行 , 尽管这新冠病毒学术界并未确定经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 。 不过 , 即使不谈新冠病毒的传播问题 , 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生活行为了 。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 , 民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 , 物质丰富了 , 文化也提高了 , 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 , 包括改掉不利健康的共餐习惯应该是时候了 。 (杨秉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