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铲史官@人心是一把锋利的剑,别国遭灾时我们怎么做?商鞅和秦国告诉我们

昨天有个朋友问我 , 某国疫情十分严重 , 而且该国一直对我们不利 , 现在应该幸灾乐祸还是落井下石?我告诉他 , 都不要 。
一品铲史官@人心是一把锋利的剑,别国遭灾时我们怎么做?商鞅和秦国告诉我们
文章图片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他问 。 我并没有直接回答他 , 而是给他讲了一个商鞅和秦国的故事 。
一品铲史官@人心是一把锋利的剑,别国遭灾时我们怎么做?商鞅和秦国告诉我们
文章图片
战国初年 , 七国之中魏国最为强大 , 而作为魏国的邻国 , 秦国的遭遇是最惨的 。 魏国一直将秦国作为潜在的对手疯狂打击 。 魏文侯和魏武侯时期 , 吴起率兵连续攻打秦的河西之地 , 最终将其全部吞下 。
而秦国彼时弱小 , 又丢失了战略要地河西 , 丝毫没有还手的实力和机会 。 秦献公意图振作 , 多次攻打魏国 , 最终却抱憾而终 。
经过这一来一回 , 秦魏两国 , 结下了深仇大恨 。
秦献公没能看到秦国扬眉吐气 , 但继位的秦孝公和商鞅看到了:秦国变法逐渐富强 , 而魏国却连续遭遇了滑铁卢 。 公元前343年 , 魏国遭遇马陵打败 , 主将庞涓战死 , 十万魏军全军覆没 。
魏国遭此大难 , 作为魏国的宿敌 , 秦国国内因此一片欢呼雀跃之声 。 甚至有人请求举行“大酺”仪式 , 来庆贺魏国的衰落 。
一品铲史官@人心是一把锋利的剑,别国遭灾时我们怎么做?商鞅和秦国告诉我们
文章图片
在封建时代 , 朝廷是严令不许聚众欢饮的 。 汉律就曾规定 , 三人以上 , 无故群饮 , 罚金四两 。 但当国内有值得庆贺的事情发生时 , 会专门下令举行“大酺” , 聚饮开怀 , 以达到民情振奋的效果 。 比如秦始皇本纪中就曾记载“於是天子始更为元年 , 令天下大酺” , 武则天也曾在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的时候下令“亲享明堂 , 大赦天下 , 改元 , 大酺日” 。
由此可见 , 当时秦国国内是多么的振奋了 。 那么 , 作为执政者 , 商鞅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呢?
第二天 , 商鞅下令 , “民气为国之根本 。 民气正则国强盛 , 民气颓则国黯弱 。 今魏国大败 , 非我秦人之力 , 何当大酺?今我河西之地未复 , 昭昭国耻未雪 , 我民却以他国之胜狂喜 , 岂非民气之羞也?责我国人 , 须惕厉自省 , 方可雪耻图强 , 窃喜他胜 , 徒灭心志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 , 胜仗是他国打的 , 与我们毫无关系 。 而我国的河西耻辱还未洗刷 , 如果大家欢饮庆贺 , 是不是灭掉了我们的心志?我们应当“惕励自省 , 雪耻图强”才是正道 。
可见 , 商鞅的态度十分明确:此事并不值得庆贺 , 因为这是魏国的灾难 , 却是齐国的胜利 , 跟我们毫不相干 。
一品铲史官@人心是一把锋利的剑,别国遭灾时我们怎么做?商鞅和秦国告诉我们
文章图片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史籍 , 只不过是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所记载的一个故事 , 但我宁愿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 。
这个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 如果有人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而不值得借鉴的话 , 那么另一个同样发生于秦国的故事则更加真实 。
一品铲史官@人心是一把锋利的剑,别国遭灾时我们怎么做?商鞅和秦国告诉我们
文章图片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秦晋两国 , 而结局同样跟“敌国遭遇灾难 , 我们怎么做”有很大关系 。
秦穆公送晋惠公回国即位 , 晋惠公承诺即位之后割河西之地给秦国 。 然而 , 晋惠公即位之后却很快背信弃义 , 拒绝割地 。
一品铲史官@人心是一把锋利的剑,别国遭灾时我们怎么做?商鞅和秦国告诉我们
文章图片
过了几年 , 晋国发生饥荒 , 晋惠公竟然派人向秦国购粮 。 秦穆公召集群臣问计 , 到底该不该答应?
百里奚说 , 救济灾荒 , 敦睦邻国 , 是国家道义所在 , 我们不能拒绝 。
但从晋国逃来的丕豹却说 , 从前是晋君负我 , 现在正是攻打晋国的好机会!
面对截然相反的意见 , 秦穆公最后说 , 其君是恶 , 其民何罪(过错在他们的国君 , 他们的人民有什么罪过呢)?于是秦国运送了大批粮食救济晋国的粮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