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韧LR:周浩正:写给编辑人的信 两个“i”( 四 )


顺便提一个重要的常识性观念:一个好的领导人永远是“做对的事”而不是努力“把事情做对” , 这两者的分野 , 区别了领导才干的良窳 。 台湾当今活跃于第一线的出版人 , 或多或少均具有这些特质 , 他们没有时间犯错 , 否则将很快从激烈的竞争中出局 , 丧失对书市的影响力 。
台湾虽是弹丸之地 , 内部竞争非常红火 , 人口才二千三百万 , 登记有案的出版社却有近七千家 。 台北出版公会最近发布的电子报 , 引述行政部门新闻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在2002年 , 约七千家出版社中 , 曾申请ISBN的有2,385家 , 申请4本以上的有1,058家 , 全年新出版书种36,758种 , 以儿童读物/励志类为最多 , 实际销售额则以教科书及儿童读物分占1,2名 , 整个出版产业推估产值为530亿~648亿9千多万元之间 , 平均每家营收为4千零66万6千7百元(不含行销通路) , 每天出版新书达100种 。
请试着想想书店店员每天面对排山倒海送来新书的压力 , 也请想想出版社面对如此残酷杀戮战场的生存压力──能活着 , 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所以 , 面临生死存亡的民营出版社 , 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 天天思索着“如何活在今天 , 还要活在明天 , 永续经营下去”;不断寻求人才与新的出版构想 , 便成了领导人的首要使命 。
总而言之 , 钱固然重要 , 人更重要 。 有钱的老板都非常谨慎 , 不愿轻诺 , 像“实用历史”事后证明大获成功的构想 , 从提出讨论到付诸实施 , 整整耗了一年半的时间 , 我可还是这家出版社拥有实权的总编辑呢!
但若一旦获得信任 , 就有机会“一”搏了 。
至于其中有些不足与外人道的经营窍门 , 未来再找机会说明(也许你们早已做了) , 现在回到“经典再造”继续讨论 。
为什么要“经典再造”?
答案很简单:因为是个大商机 。
但关键在我们能不能重塑经典 , 站在原典的肩上写出“新定本” 。
譬如说 , 取吴承恩《西游记》而代之的“顽皮王(捣蛋王、破坏王)孙悟空”(虚拟书名) , 是否能真正走进成长中一代的心灵 , 将西天取经的81难 , 转化为“成长故事”?
年轻、充满创意、不甘墨守成规的现代吴承恩 , 怎能忍受J.K.罗琳只用了一点儿魔法 , 就从《哈利波特》赢得了超过10亿美金的报酬?
一个活在今日时空背景下的吴承恩 , 会怎么写他的《西游记》?
《顽皮王》的<首部曲>会不会是:
“孙悟空上学啦!──魔法学校1年级生的10堂课”?
你猜一猜 , 像这样的纲要 , 能不能迅速拟出100篇?(我很想杜撰另外99篇篇名 , 不过这似乎不该由我来做)假设每篇6~8万字 , 配置大量精美的想像画 , 制作成每册220页左右、特殊开本的软皮精装书 , 再加上灵活的行销点子 , 我相信必有斩获 。
故事内容应该切合孩童天真活泼、喜爱冒险、好奇、捉弄人的天性 , 万万不可扳起面孔、非得“文以载道”地去承担太多不该羼入的假道学似的命题 , 《汤姆历险记》就是好榜样 , 不和他们站在一起成为一国 , 是打不进孩童内心的 。
孙悟空故事的再创作 , 诚是一大挑战 。 在物色创作者时 , 或可放眼于成名童书作家之外 , 一般而言 , 成名作家的肩上往往承荷了过重的使命 , 再加上个人已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 必须予以尊重──在这种情况下 , 不如培植新的写手──当然 , 台面上的专家学者一定要设法赢取他们的支持 。
人们常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 小读者们的眼睛也是 , 他们非常清楚什么作品才能击中心弦 。 缺少童趣的作品 , 很快回归市场基本面 , 它的最终命运 , 就是躺在仓库与时长存 。
所以 , 为了跳出框框 , 也可试着组织一个写作班子 , 精挑成员 , 一同编撰情节 , 再由文字运用纯熟者执笔完成 , 共用一个笔名 。 但依我的个性 , 我会不惜成本设立大奖 , 从来稿中挑选合作人选 , 和他一起编织大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