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不进菜场,怎知春色如许?

不知刮什么风 , 外卖APP和微商都开始卖刀鱼馄饨了 。 一只馄饨差不多12元 , 一盒8只 , 将近百元 。 我就纳闷 , 刀鱼馄饨有什么可吃的?猪肉里拌着鱼肉 , 馄饨皮这么一包 , 还不是小馄饨那种薄薄的燕皮 , 这一口下去 , 面粉糊着肉 , 能吃得出多少刀鱼味道?真馋刀鱼那一口鲜味 , 为什么不索性买整条蒸着吃呢?
几年前刀鱼确实难觅 , 特别是“江刀” 。 我住的地方临近长江入海口 , 三岛的渔民偶然捉到了拿来卖 , 也不多 , 就那么几条 , 大小不一 , 价格百来块一斤 。 新鲜的刀鱼鱼身狭细而笔直 , 细小银色鳞片反光 , 古人诗云:“拔刺银刀刚出水 , 落花香里鮆鱼肥” , 可不就是就是刚从水里捞起来的银刀吗?
买了清蒸 , 香气先扑了上来 , 再看那刀鱼 , 也不像银刀了 , 失去了细碎银鳞 , 露出了粉雕玉琢似的细白身子 。 此时 , 就觉得日常用的筷子都嫌粗鄙 , 配不上刀鱼细嫩丰腴的身子 , 就像李逵用手去牵着林黛玉 , 呸呸呸 , 这画面真不美好 。 要换上头尖尖的细筷子 , 夹起刀鱼的头 , 一手轻轻捏住了头部 , 一手用筷子沿着鱼头后的部位一夹 , 往下一滑 , 鱼肉就顺着落下了 , 仿佛羽化蜕下了肉身 , 留下手中那一副空荡荡的骨架子 。
据说刀鱼在长江时是“江刀” , 洄游入了海就变成“海刀” , 鲜美和身价都打了折扣 。 也顾不上分辨江刀还是海刀了 。 我只觉得 , 刀鱼的鲜美是透着灵气的 , 或许是因为丰腴的关系 , 体内经岁月而积攒的日月精华化作了油脂 , 融进汤汁里 , 使这鲜味生动了起来 , 而肉质又细 , 经不起齿磕 , 只能用唇轻轻抿 , 谨小慎微地几口 , 一条就吃完了 , 肯定不过瘾 。 于是 , 就有巧手的媳妇把刀鱼肉搅成泥 , 拌在猪肉里包馄饨 , 让鲜味能多几口 , 更持久一些 。
批剩下来的刀鱼骨头 , 还要拿来笃汤下面条 , 上海老半斋餐厅就有卖 。 我曾慕名去吃 , 一碗面端上都是面条见不着鱼肉 , 弄了半天就是一碗刀鱼骨汤阳春面 , 也没留下什么印象 。 这刀鱼馄饨刀鱼面条 , 说到底就是无法尽兴吃刀鱼 , 拿来解解馋的物件 。 就像吃不到阳澄湖大闸蟹的日子 , 弄两只崇明毛蟹嚼 , 也挺开心 。
可现在刀鱼并不难找啊 , 前几天去菜场 , 我就见到了 , 三条狭细银闪闪的刀鱼 , 下面用冰块垫着 。 城市是否宜居往往就体现在菜市场的优劣上 , 如上海的菜市场 , 我是最爱逛的 , 蔬果禽肉琳琅满目 , 惦记着刀鱼 , 就遇到了刀鱼 , 我一问价 , 25元一条 , 应该是养殖的 , 又有何妨呢?之前小区封闭 , 依靠生鲜网站下单买菜 , 也见不着“蒌蒿满地芦芽短” , 树还是光秃秃的 , 走进菜场 , 满眼都是绿油油的春意 , 生机勃勃 , 才发现春天早来了 , 倒有点像杜丽娘了 , 唱一句:不进菜场 , 怎知春色如许!【澎湃新闻】不进菜场,怎知春色如许?
本文插图

【【澎湃新闻】不进菜场,怎知春色如许?】不进菜场 , 怎知春色如许?
【澎湃新闻】不进菜场,怎知春色如许?
本文插图

前几天去菜场 , 我就见到三条狭细银闪闪的刀鱼 沈寅 图
【澎湃新闻】不进菜场,怎知春色如许?
本文插图

春笋
古人就是在自然细微变化中感知季节更替的 , 像《枕草子》开篇就是对四季的描绘:“春 , 曙为最 。 逐渐转白的山顶 , 开始稍露光明 , 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 , 读之立刻在眼前铺展了一幅春日的明媚景象 。 中国诗人们更是如此 , 咏春多在风物中 , “应怜屐齿印苍苔” , 地上苍苔绿了 , 春便来了 , “自在娇莺恰恰啼” , 鸟儿喧闹了 , 春已到了 , 还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 韭菜上市了 , 春意就浓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