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敦煌遗书印文的印风特点

@浅谈敦煌遗书印文的印风特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敦煌遗书于1900年被发现以来 , 诸多学人已分别从文化教育、史籍地志、宗教文献、儒家经典、书法史论、公私文书、中外交流与文学语言等角度 ,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 , 业已形成了一门炙手可热的显学——敦煌学 。
@浅谈敦煌遗书印文的印风特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敦煌县之印(唐)
@浅谈敦煌遗书印文的印风特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观阳县印(隋)
印章 , 作为敦煌遗书显见的文献史料 , 一直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 , 而部分学人针对它的研究 , 多立足于对其产生年代、尺寸大小与使用范围等方面的介绍 。事实上 , 在敦煌遗书中 , 印章不仅具有实用性和史料性的特点 , 而其独特的艺术性还见证了前秦至北宋近700年间中国印章清晰的发展脉络 。
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印章
关于敦煌遗书中最早出现的印章 , 方广锠先生在《务本堂藏敦煌遗书序》中提出 , 务本堂所藏务本031号遗书 , 应为六世纪初期北魏敦煌镇官写经 。该遗书卷尾钤有一枚墨印 , 印文为“敦煌维那” 。这一印章与同一时期出现在敦煌镇官写经上、至今尚未能辨认的另一枚印章 , 成为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钤印在中国书画上的最早印章 。
@浅谈敦煌遗书印文的印风特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浅谈敦煌遗书印文的印风特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敦煌石室所出土的《杂阿毗昙心论·卷十》卷尾处 , 钤盖有一枚尺寸为5.4厘米见方的篆书印文“永兴郡印” 。这枚敦煌遗书印文 , 与秦汉官印相比 , 其尺寸不仅明显增大 , 而且其以小篆入印之举 , 一改秦汉以来以摹印篆(缪篆)和白文印作为官印的惯例 。事实上 , 南北朝时期的印章 , 正是以官印的形制从小变大 , 印文从阴文到阳文的过渡时期 。该印在章法安排上 , 布局疏朗 , 不假雕饰 , 线条舒缓流畅 , 圆润婉转 , 实开隋唐官印系统之先河 。隋朝的“观阳县印”和“广纳府印” , 唐朝的“东安县印”“魏州之印”和“齐王国司印”等印章 , 与“永兴郡印”相比 , 颇具一脉相承的特点 。
隋唐时期的敦煌印章
如果说南北朝时期的印章是因时局不稳 , 各地政权忙于混战 , 由于王朝短命而致使官方对印章的制作疏于管理 , 最终促使其呈现出芜杂面貌的话 , 那么隋唐及其以后的印章 , 则于严谨中平添一息率意、雍容与饱满的风貌 。
这一时期的印章制度 , 摒弃了秦汉时期以印纽和绶色来区分等级的惯例 , 而是以印形和印面大小用以区别官署的级别层次 。隋唐伊始 , 官职印多被鱼符所代替 , 从而使当时的印章出现了官名印与官署印并行的情况 。而秦汉魏晋时期的官印 , 大多数是以官名印为主 , 极少出现官署印 。
在敦煌遗书所呈现的官印中 , 隋唐时期的官印还有一个显著特点 , 表现在其较之秦汉与魏晋时期 , 有逐步增大的趋向 , 一般以5.3厘米到5.8厘米见方 , 也间或出现长方印面 。从目前出土的敦煌印文来看 , 大多是唐代至宋初的印文 。这些印文 , 集中体现了隋唐时期印章的典型特征 , 作为唐朝中央官署的凭信 , 其印面规格虽有微妙的区别 , 但其印风基本趋同 。前者相对工稳 , 而后者结构相对松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