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影映像TB」真实的人眼vs照相机,不要争论人眼视角是35mm还是50mm了( 四 )
文章图片
由于自然界的光强度变化范围特别大 , 基本上从刺眼的太阳光到微弱的星光差了10的8次方的数量级 , 也就是1亿倍 。 如果我们换算为摄影语言就是自然界的光线动态范围是27Ev这个数量级 。 我们对于相机的动态范围判定就是对于光线强度的记录 , 其实就是存储的光量子的比例 。
文章图片
人的眼睛里面有600万椎体细胞 , 1亿2千万的杆体细胞分别负责彩色信心和明暗信息的处理 。 由于人眼睛传递的始终是动态信号 , 如果我们要换算成感光元件能记录的动态范围 , 一般数码相机的RAW格式可以记录10~14位的信息 , 理论动态范围是10~14Ev , 但是实际可用的动态范围只有5~9Ev 。 人眼更像是一台摄像机 , 瞳孔视网膜 , 大脑一直高速运转着 , 一直刷新大脑中的图像 , 也就是说人眼睛属于同时进行的高速拍照+拼图+HDR合成+后期优化处理 。 视网膜可以在一秒钟内发送1000万字节的信号 。 由此可见人眼睛的动态范围是多么强大吧 。
我们对比了结构系统 , 画质的差异 , 最后关于图像的处理能力对比 。
人眼vs相机图像处理能力对比
1.信号传输对比
文章图片
我们从数据传输结构说起 , 相机的图像传感器负责把光信号转换成模拟的电信号 , 然后通过AD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 , 最后把数据发到中央处理器 , 中央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处理才形成可以浏览和传播的数字图像最后把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也就是我们一般使用的存储卡上 。
文章图片
其实人眼睛也是有类似的传输结构从视网膜到大脑 , 不同的是人的视网膜中有1.3亿个“传感器” , 但是把这些传感器的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视神经只有120万根 ,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 , 人眼睛只有不到10%的“图像”数据传递到了大脑 。 这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一部分原因是视网膜中的生物传感器受到刺激以后需要一段“充电”时间 , 无法做到完全的实时传输 , 还有一种原因是信息流太大了 , 我们的大脑不能同时处理这么多信息 , 而且也不需要进行全部处理 。
2.信号处理对比
文章图片
我们讨论图像信号处理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图片 , 这幅图片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只有部分纹理是彩色的其余都是黑白的 , 但是我们的眼睛可以感觉到整个画面都是彩色的 , 我们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工具进行识别可以发现彩色纹理的间隙都是黑白的 , 但是肉眼感觉到的都是彩色的 。 这其实就是因为大脑处理图像的直接证据 , 大脑不会跟相机一样进行100%还原处理 , 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处理的 。 可见我们的老话“眼见为实”也有待商榷啊 。
大脑对信号的处理方式跟我们的数码相机完全机不同 。 相机是通过间歇的快门产生视频片段的 , 熟悉视频的朋友可能对于视频的“码流”比较熟悉 。 人的眼睛向大脑发送的是一种恒定的视频流 , 而且这些视频流直接就是大脑可以处理的 , 同时大脑会快速的比较两只眼睛传递过来的信号 , 把最重要的部分组装成三维图像 , 然后将它们发送到大脑的潜意识部分来进行图像识别和进一步处理 。
文章图片
大脑的潜意识部分还向眼睛发送信号 , 用扫描方式缓慢移动眼球 , 让我们的视线在聚焦的范围内缓缓移动 。 在几秒钟的时间内 , 眼睛实际上会发送很多个图像 , 然后大脑把这些图像处理成更完整 , 更详细的图像 。 这就类似于相机的多帧合成技术 , 可以对多张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合成 。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相机无法一次曝光成功的场景了 。 最后图像会到达意识部分也称为视觉皮层 , 这部分区域与大脑的记忆部分紧密相连 , 所以我们可以“识别”图像中的对象 。 通俗的讲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些东西时 , 触发我们思维认知的同时还可以引发我们的记忆 , 我们经常说的“似曾相识的场景” 。
推荐阅读
- 科学家@中国两个最神秘的地方, 真实存在, 科学家至今都无法解释!
- 「蟒蛇」世界上真实存在过的最大蛇?能大到什么程度?
- 「大象」虽然看起来像是假的 但却是真实情况的11个冷知识
- 「外星文明」外星文明真实存在?来自“5万光年”外,却早已灭亡!
- 太空■霸王龙的真实样貌出炉,网友:斯皮尔伯格!还我电影票
- TechDog数码狗这些亮点也打动了他们,真实用户点评一加8:除了180g轻薄手感
- 『小行星』真实“巨蟒还怪”科学解密,自然界真的有水怪吗?这个人有证据
- 蟒蛇:世界上真实存在过的最大蛇, ?能大到什么程度?
- #蓝牙耳机#拒绝云评测:18款无线蓝牙耳机大横评!告诉你我的真实感受
- 「大王乌贼」5个真实存在世界上的“怪兽”,幸好它们只活在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