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染学历史」司马迁为何要写《游侠列传》?何谓“游侠”?

在《伯夷列传》开头 , 司马迁抒发了他对于什么是史家 , 以及史家责任的深切看法 。 接下来他在不同的篇章谈到了不同的人 , 这些人都有着相同的品质 , 在大是大非面前做了相同的选择 。
在所有的列传当中 , 《游侠列传》与《伯夷列传》是最接近的 , 开头同样没有写人物 , 而是发表了一长段议论 。 司马迁先从韩非子的法家立场出发 , 引用“儒以文乱法 , 而侠以武犯禁” , 点明儒和侠都是法家所要建立的、笼罩在强迫秩序底下的完美社会的破坏之源 。 儒借由他们的知识、语言和文字 , 让人有自己的思想 , 而不是一味服从法 , 这样一来 , 法家的社会理念势必会被质疑;侠使用的工具是武 , 其存在同样会造成法制社会的不稳定 。 因此 , 法家认为这两类人都应该被“完美的”社会排除在外 。
「小染学历史」司马迁为何要写《游侠列传》?何谓“游侠”?
文章图片
游侠列传为什么写《游侠列传》?
将儒、侠并举之后 , 司马迁在写出了一组对照 。 经过秦这样一个法家帝国 , 时至汉代 , 儒跟侠有了迥然不同的命运——“学士多称于世” , 甚至“以术取宰相、卿大夫” 。 经过时代环境的变化 , 儒得到了平反 , 可是这些儒不见得都是孔子要培养的人才 , 其中有真儒有假儒 。
所谓“假儒”就是那些披着儒生的外衣 , 靠一套治术 , “辅翼其世主 , 功名俱著于春秋”的人 。 这种人在政治上自古以来就是儒的一种特殊角色 。 司马迁提醒读者 , 不要光看那些非常成功的儒 , 还要看到那种不太成功、在世俗功名上并没有多么了不起的儒生 。 例如孔子的弟子季次、原宪 , 他们没有地位 , 没有功业 , 身处陋巷 , 然而他们“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子” , 抱持的理想是“空室蓬户 , 褐衣疏食不厌” 。 他们的价值观念不见得与当时的主流理念相符合——不过四百多年过去后 , 孔子的弟子们却“志之不倦” , 可见儒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 就算是不成功的儒生也会得到精神上的支持 。 另外 , 虽然经过法家的打压 , 但是儒从周代一路流传 , 从秦到汉 , 一直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所以要看到儒在社会上的作用一点都不难 。 相较之下 , “以武犯禁”的侠 , 更值得从历史的角度予以公平的注视 。
「小染学历史」司马迁为何要写《游侠列传》?何谓“游侠”?
文章图片
司马迁像
司马迁在这里再次彰显了什么是史家——史家要有自己特殊的眼光 , 要去挖掘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人和事 。 如果没有历史 , 没有史家 , 人们也许就会忘掉一些重要的行为 , 因此他写了《游侠列传》 , 想要告诉我们游侠是什么样的人 。 一个社会为什么需要侠?
游侠不依照一般的社会规范行事 , 但是他们有一些内在的东西是不能被忽略的 , 例如“言必信 , 行必果” , 对于说出来的承诺 , 侠不会违背 , 对于要做的事情 , 侠有坚定的决心 。 “已诺必诚 , 不爱其躯” , 这八个字必须连在一起读 , 才能看出游侠对自己的承诺重视到什么程度——就算付出生命的代价 , 都一定要做到 。
因为他们“赴士之阸困” 。 侠见义勇为 , 去解救值得或者应该解救的人 。 他们言必信 , 行必果 , 有决心和毅力 , 甚至本来应该死的会被他们救回来 , 本来应该消灭的硬是被他们维持下去 。 司马迁在后面告诉我们 , 他之所以选择写《游侠列传》 , 尤其决定用最多篇幅写郭解这个人 , 就是基于这样的标准 。 郭解“不矜其能 , 羞伐其德 , 盖亦有足多者焉” , 他做事不是为了让人家知道 , 而是因为做这件事情可以满足自己内在的一种根本信念与基本理想 。 更何况 , 人生在世 , 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困境当中 , 并不会因为谁的行为多么正直 , 德行多么高洁 , 命运就放过他 。 “昔者虞舜窘于井廪 , 伊尹负于鼎俎 , 傅说匿于傅险 , 吕尚困于棘津 , 夷吾桎梏 , 百里饭牛 , 仲尼畏匡 , 菜色陈、蔡” 。 这些人哪个不是有价值、有能力 , 在道德上面值得人们学习的呢?但他们也会遇到灾难 , 正如所有人一样 , 身处乱世 , 当灾祸庞大的阴影笼罩过来的时候 , 谁都不能幸免 。 接下来 , 司马迁带着悲愤再说一次 , 伯夷叔齐如此高洁 , 他们连周武王以暴易暴都不能接受 , 后来饿死在首阳山 , 然而他们没有任何能力扭转局势 , 周仍然建立了 。 相对地 , 像盗跖那么坏的人 , 这个世界也没有阻止他 , 不仅没能阻止他 , 甚至不能阻止他的党羽颂赞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