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闻说』是谁在说,穷人的孩子不配做偶像( 三 )


因此 , 为了生存 , 他们也没有足够精力和余地去筛选一个有天赋有品格的璞玉 。
恶性循环之下 。
这个行业里剩下的 , 就只有一批批赚钱机器了 。
说白了 , 家境好的 , 不怕输
公司也就跟着不用承担太多风险
但是 , 我们的市场曾经不是这样的 。
我们也有过扎扎实实打磨作品的时代 , 和家境贫寒努力成功的人 。
天王 刘德华 , 出身就十分贫寒 。
小时候经常大清早就起床帮家里卖早点 。
如果按照现在的说法 , 这种家境所面临的的「道德风险」可太大了 。
保不齐犯点啥事给经纪公司「招黑」 。
但实际上刘德华的人品如何 , 不用鱼叔细说大家也都知道 。
『鲜闻说』是谁在说,穷人的孩子不配做偶像
本文插图

还有开启追星时代的「男团鼻祖」 小虎队 。
成员三人的家庭条件都很普通 。
吴奇隆的家庭还曾经面临债务危机 , 一度穷到家徒四壁 。
但这也并没有影响小虎队席卷中日韩三地市场 。
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
『鲜闻说』是谁在说,穷人的孩子不配做偶像
本文插图
为什么我们没有了刘德华 , 不再出小虎队 。
为什么实力不过关的偶像总能靠着五花八门的理由走红出道 。
这样畸形的市场 , 虽说有着 消费者盲目跟风的责任;
但大型平台和大型公司的责任更占大头 。
制造风向 , 操控风向 , 甚至堵住不同风向声音的 。
正是这些资本 。
61.5亿阅读
买不完的热搜 , 发不完的通稿 , 看不尽的营销 。
娱乐市场所生产的内容 , 已经掌握在了资本手中 。
我们给你看什么 , 你就看什么 。
至于你喜不喜欢 , 这根本不重要 。
所谓店大欺客 , 就是这个道理 。
而节目本身呢 。
不再对观众负责 , 而是对投资方负责 。
不再对艺术敬畏 , 而是对金钱敬畏 。
这样的大环境下 , 也难怪公司老板会用贫富滤镜去看待艺人 , 选拔艺人了 。
所以说到底 , 这条微博之所以引起探讨 , 是因为大家不可置信地发现:
资本开始笑贫了 。
一边赚取着流量经济带来的红利 , 收割大众的韭菜;
一边放言不是富贵的家庭不要想来分这块蛋糕 。
这样的「选拔」方式 , 其实是将娱乐圈和偶像经济整个市场 ,从根源上划定了归属的阶层 。
穷人不能做偶像的话语 , 其背后的逻辑其实是 阶层歧视 。
下层不配走向上层 , 还只能花钱供养上层 。
这才是这个论调中最核心的思想 。
也正是让普罗大众愤怒的关键 。
制定游戏规则的是大型资本 , 参与游戏环节的是富人阶层 。
普通消费者掏了钱 , 还要被资本当成傻子嘲笑一脸 。
这种业态继续发展下去 , 只会让畸形的市场更加畸形 。
当下偶像经济的本质是将人设贩卖为商品 。
我们这里暂且不论艺术 , 单论商业行为 。
一个良性市场 , 也至少知道要公平竞争、优化产品 。
但现在 , 却是以劣币驱逐良币 。
一个接受采访的偶像公司老板就直言 。
偶像的专业能力是排在末位的 。
拿粗制滥造的产品 , 搪塞观众 , 让观众买单 。
还回头嘲讽一句观众真好骗 。
流水线的娱乐商品被资本力捧 , 精雕细琢的艺术作品无人问津 。
2013年的时候 , 我们有青歌赛 。
导师评委是杨洪基、李谷一这样的级别 。
随便拉一个选手出来 , 专业能力都足够吊打大部分当下的偶像 。
而现在 , 谁还愿意去欣赏和支持真正有实力的人呢?
观众有一半的时间随便看看唱歌跳舞 , 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八卦吃瓜 。
谈何思考 , 谈何审美?
练习生选秀综艺并不是不能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