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协力冲刺 中国航空人“攻坚”口罩机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协力冲刺 中国航空人“攻坚”口罩机
本文插图
图为装配人员聚精会神调试设备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供图)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 , 中国航空人向国家完成一次意想不到的交付——仅用16天时间 , 从零起步到成功研制出具备单台日产能达到14万只的全自动口罩机 。 一群曾经参与J-10、J-20等重大装备工程的航空人 , 凭借完全自主完成国家重托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首批4台“航空出品”全自动口罩机已经交付 , 最新完成量产的8台从3月15日起陆续交付各地 。 到3月底 , 24台全部交付 , 每天产能达到300万只口罩 。
在以举国之力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役中 , 中国航空人用一种从未有过的方式回报国家 。 “航空人习惯了攻坚克难 , 习惯了与时间赛跑 。 国家培养了航空工业 , 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 , 我们有能力有信心 , 顶得住!”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项目总指挥李志强说 。
半个小时“组队完毕”
这的确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 中国在抗击疫情中全速奔跑 。 疫情任务严峻 , 口罩严重短缺 , 国资委召开会议向中央企业部署任务:迅速研制口罩机 , 迅速投产投用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主动承担紧急任务 。
与飞机发动机钛合金材料打了三十几年交道的李志强坦陈 , 自己听到这个任务后的第一个动作是在手机搜索里输入:口罩机 。
【「新华社」协力冲刺 中国航空人“攻坚”口罩机】这一次 , 他和团队完全跨界 , 面对的材料是从未接触过的熔喷布和无纺布 。
“四个小时后 , 集团再次召开会议 。 举手!我们可以!哪些单位能配合?” 李志强说 , 集团成员单位积极配合 , 半个小时“组队完毕” 。
从2月11日中午开完会到下午的四个小时里 , 他和团队完成了任务评估、组建设计队伍以及调查供应链的准备工作 。 3天后 , 研究院拿出了口罩机设计图纸 。
航空人在这个夜晚迎来一次极为特殊的产品——2月27日凌晨3点30分 , 第一只口罩从生产线上“下线” 。
“凌晨3点多 , 口罩出来了!工作群里和现场一样热闹 , 在家的同事们也都没睡啊 , 等着呢!” 李志强说 。
在16天时间 , 由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协同中国航空工业7家单位 , 完成了全自动口罩机的设计、制造、装配以及调试运行 。
“它是需要时效的 , 国家急需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全自动口罩机项目总工程师孙年俊说 。
航空人用“规格严格”专业态度为以厘米计量的小小口罩上打上航空印记 。 在他们眼里 , 口罩可不是看上去的几层布 , 而是要隔离病毒且安全稳定运行的“多层连接体” , 能够承载医护人员和人民安全防护重任的“连接体” 。
同时 , 这台设备的生产效率很高 , 每分钟达到100片 。 这意味着如果某台出现一分钟的不稳定 , 就会造成100片的损失 。
孙年俊说:“医护人员和百姓生活防护急需口罩 , 全国复工复产复课也迫切需要更大的口罩生产能力 。 口罩要承担重要使命 , 我们要让研制的口罩机稳定高效运行 , 就像服务航空装备安全稳定运行一样的态度和高标准 。 ”
最大的难度是时间
在北京东五环外的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自动口罩机研制现场进门处迎面一条横幅——开局就是决战 , 起步就是冲刺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亚平说:“航空工业是军工企业 , 我们是以投入战斗的姿态冲刺这次紧急研制任务的 。 为国分忧 , 解决民众急需 , 检验我们实力的时候到了!”
低调坚韧的中国航空人崇尚实干 , 低调做事的风格让外界感觉颇为神秘 。 “我们几十年都在埋头攻坚国家需要的急难险重任务 , 这次勇于担当研制口罩机的艰巨任务既证明了实力 , 也让大家相信中央企业在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住!”
推荐阅读
- #新华社#Pudong这波操作,不简单啊!
- 「新华社」星巴克进驻中国西北小村庄
- 「天津」天津有序开放室内体育健身场所
- #新华社#在草原时光密林感知中华文明的叠与融
- 『新华社』海南琼海:田园起航“乡村振兴号”小火车
- 新华社:“瓦工”书记的美丽乡村故事
- 新华社@小柳编造就大产业
- 『』影像防线保平安,同心协力抗病魔
- 【新华社】千余名浙江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解除隔离
- [成化十四年]《成化十四年》直播活动开启 危险升级兄弟团协力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