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彪悍之师,为中国保住六分之一的国土,威震国威,彪炳千秋

湘是湖南的简称 , 湘军可以理解为以湖南人为主要成员的军队 。与川军不同 , 湘军是一支统一的武装 , 因为湘军的创始人和统帅 , 就是曾国藩——讲湘军 , 就绕不开湖南和曾国藩
『』这支彪悍之师,为中国保住六分之一的国土,威震国威,彪炳千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代之前的湖南并不显眼 , 哪怕经过了两千年儒学的浸染 , 湖南人骨子里仍然尚武执拗 , 不知道圆滑 , 这种性格很难在古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出头 。
道光年间 , 两江总督陶澍为了编书 , 竭力搜集湖南历史人物材料 , 却发现除了欧阳询、王夫之少数几个学问家以外 , 根本找不出几个 。在1982年出版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中 , 鸦片战争之前的历史名人中 , 湖南仅22人 , 只占0.66% , 人才寥寥无几 。
一直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近代 , 湖南才开始深度影响中国 。要在近代中国的乱局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 湖南人的执拗和霸蛮 , 恰逢其时——
“中国变法 , 自行省之湖南起”(康有为)
“新旧之哄 , 起于湘而波动于京师”(梁启超)
『』这支彪悍之师,为中国保住六分之一的国土,威震国威,彪炳千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湘军就是湖南人崛起的载体 , 近代变革的倡导者、实践者 , 很多都出自湘军 , 除了军政人才 , 还吸收了一批卓越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李善兰、徐寿、容闳等) , 建立了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曾国藩 , 湖南湘乡人 , 出身于一个底层秀才家庭 。曾国藩天资不佳 , 读书做事全凭一股蛮憨劲 ,27岁时得中进士 。太平天国爆发时 , 曾国藩任兵部右侍郎 , 因母亲去世回老家守孝 , 不可避免地与太平天国遭遇 。
▲清朝的经制军 , 画出来看着还行 , 但也只能看看了
八旗和绿营腐朽不堪用 , 财政日益吃紧 , 咸丰帝不得不下旨放权办团练 , 让各地自己想辙解决太平军 。咸丰任命的“团练大臣”先后有百人之多 , 但真办出模样的寥寥无几 , 曾国藩是最成功的一个 。
八旗和绿营相当于“世袭义务兵” , 待遇差 , 地位低 , 组织烂 , 缺额多 , 荣誉感和战斗力就更谈不上了 。曾国藩要自办武装 , 就不能沿袭老一套 , 而是要“别树一军” , 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
首先 , 湘军不是“义务兵” , 是招募的“雇佣军” , 没有强制性 。
其次 , 曾国藩给湘军定了超出绿营兵1到3倍的“厚饷” , 使参军更具吸引力 。
第三 , 严格挑选兵源 , “壮勇贵精而不贵多” , “技艺烂熟 , 年轻力壮 , 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 , 其油头滑面而有市井气者 , 有衙门气者 , 概不收用 。”避免市井之徒、流氓痞子混入部队 。
第四 ,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 组建优秀的军官团 。在湘军的197个将领中 , 儒生出身的有104人 , 占58%——有文化的军队 , 当然更有战斗力 。
第五 , 建立牢固的团结机制 。军官回乡招募人员组建部队 , 以血缘、地域 , 文化认同为纽带 , 更团结更严密——“大帅如根 , 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 , 都一气贯通 。”有此机制 , 湘军极少叛变 , 相反 , 还吸引了不少参加过太平军的湘籍将士投诚 。
『』这支彪悍之师,为中国保住六分之一的国土,威震国威,彪炳千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六 , 建立粮台(后勤部)、转运局(兵站)、长夫(带编制的随军民工)等制度 , 首创了专业后勤和工兵 , 湘军补给充足 , 运转自如 , 还能避免扰民 。
最后 , 曾国藩还非常重视“政治工作” , 他对部下这样讲:
“自唐虞三代以来 , 历世圣人扶持名教 , 敦叙人伦 , 君臣、父子、上下、尊卑 , 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此岂独我大清之变 , 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 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 凡读书识字者 , 又乌可袖手安坐 , 不思一为之所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