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长恨歌》感觉全诗总体上显太浓艳,而《哀江头》却写得婉雅含蓄
白居易殁后 , 宣宗曾有吊诗 , 唐代诗人死后能得御诗吊唁的实不多 , 《吊白居易》中 , “童子解吟长恨曲 , 胡儿能唱琵琶篇”尤为人所熟知 , 这话倒也并非虚夸 。白诗在当时极为流传 , 所谓“禁省、观寺、邮侯墙壁之上无不书 , 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也可印证 。且白氏诗歌流传范围非止域内 , 当时已远播东瀛 。日本古典名作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中就颇多引录《长恨歌》中的诗句 。白氏本人于《长恨歌》也甚自赏 , 说过“一篇《长恨》有风情”的话 。而且后世戏剧兴盛起来后 , 演绎李、杨故事的名剧《梧桐雨》(白朴)和《长生殿》(洪昇)与《长恨歌》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就是这么一篇名作 , 笔者却一直不太喜欢 , 讽诵之下总觉着就诗歌格调 , 抑或情感、语言 , 无论哪一方面讲 , 与《琵琶行》相去殊远 。友人策划《唐诗宋词经典吟诵》 , 见其选目中取“长恨”而舍“琵琶” , 甚感遗憾 , 诘之:“何不取《琵琶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哀江头』《长恨歌》感觉全诗总体上显太浓艳,而《哀江头》却写得婉雅含蓄】《长生殿》(洪昇)
我的不喜欢《长恨歌》倒不是因为作者于李、杨情事所流露的同情之意 , 《长生殿》中也有此种倾向 , 这实际上倒无可厚非 , 而且这种从人性角度刻划帝王爱情生活的作法实际上倒还是有一定创意的 。我的不满主要是感觉全诗总体上显得太浓艳 , 有时几有“化不开”之感 。如“天生丽质难自弃”以下叙杨妃专宠一段 , 及“楼阁玲珑五云起”以下叙太真九华帐里梦觉一段 , 都有铺叙太甚之嫌 , 显得繁冗而不含蓄 。“秾得化不开”或“雕绘满眼”之感即打此处而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长恨歌舞台
有时也不免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有些偏颇 , 那毕竟是大诗人的传世名作 。后来在一些诗话中发现古人对《长恨歌》也颇有訾议 。有些议论 , 读之颇有“于吾心有戚戚焉”之感 。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举杜甫的《哀江头》与白居易《长恨歌》作比:“《哀江头》云:昭阳殿里第一人 , 同辇随君侍君侧 。不待云‘娇侍夜’、‘醉和春’ , 而太真专宠可知;不侍云玉容梨花而太真之绝色可想也 。至于言一时行乐之事 , 不斥言太真 , 而但言辇前才人 , 此意尤不可及 。如云:翻身向天仰射云 , 一箭正坠双飞翼 。不待云‘缓歌慢舞凝丝竹 , 尽日君王看不足’ , 而一时行乐可喜事 , 笔端画出 , 宛在目前 。‘江水江花岂终极’ , 不待云‘比翼鸟’、‘连理枝’、‘此恨绵绵无尽期’ , 而无穷之恨 , 黍离麦秀之悲 , 寄于言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长恨歌表演
确实与白诗同一题材的作品中 , 杜甫的《哀江头》写得婉雅含蓄 , 前人所谓“得风人之旨” 。用今天的术语说即诗句具有张力 , 诗句间留有供读者思索想象的余地 。相较之下 , 白居易有时求“老妪能解”而说得太絮聒了 , 有点低估了读者的水平 。所以苏辙也曾说:“《哀江头》即《长恨歌》也 , 《长恨歌》数百言而成 , 杜则不然 。”后来清代注杜名家钱谦益、浦起龙、仇兆鳌、杨伦等在注杜集时 , 于《哀江头》诗下都以较长篇幅的文字以之与《长恨歌》作细致的比勘分析 , 以揭示杜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长处 。
推荐阅读
- 『皮裤』难怪林心如只放半身照,看到她穿皮裤的腿,糟糕是心动的感觉
- 「天蝎座」和天蝎座的人谈恋爱是一种什么感觉?
- #恋爱#唯有真心相爱的情人,在一起时,才会有以下这些感觉
- 「美女」阳光朝气的比基尼泳衣美女,穿出街头休闲风格,感觉与众不同!
- 大婶■40岁大婶和年轻小伙谈恋爱是什么感觉?三个女人说了大实话
- 吴卓林@小龙女的女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感觉这人做事不靠谱
- @经常感觉耳朵痒,也掏不出耳屎,是怎么回事?
- 惠说历史@40多岁的男人娶个小十几岁的妻子,是种什么感觉?这男人说了实话
- #梦茹娱乐#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俄罗斯女性都让人感觉很美?
- #情感#为什么感觉 有共同语言的朋友 越来越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