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信科创]自动驾驶复苏在2020( 二 )


当然 , 2019年获得大笔融资的远不止上述几家企业 , 不论多与少 , 都是投资方对于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认可 , 同样的 , 这些企业的动向也代表了技术或服务发展的趋势 。
下面的三家自动驾驶公司虽然不是在2019年获得的融资 , 却也是近两年的大热门 , 因此笔者也将他们的融资近况一并放了进来:
北京时间2月26日 , 小马智行(Pony.ai)正式宣布从丰田汽车公司(ToyotaMotorCorporation)筹集了4亿美元 , 以加深和扩大两家公司在出行领域的合作 。 小马智行的估值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 达到了约30亿美元 。
同一天 , 另一家国产自动驾驶企业驭势科技(UISEE) , 不约而同地宣布了融资的消息 。
据官方消息 , 驭势科技在B轮融资中获得博世战略投资 。 同期投资的还包括深创投(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中金资本、厦门七匹狼节能环保基金和重庆两江服务业基金等VC、PE和地方战略新兴产业基金 。
另外在2020年3月3日 , 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宣布 , 获得22.5亿美元融资 , 这是Waymo从谷歌分拆为子公司后 , 首次获得外部融资 。
一系列融资的消息让行业重燃希望 , 但要问是什么撬动了资本方的口袋 , 技术仍然是关键原因之一 。
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
CES主办方CAT(美国电子消费品制造商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aryShapiro说:“CES是汽车最新技术的展示中心 , 技术创新使我们道路更安全 , 未来 , 我们的汽车连接也更紧密 。 ”于是 , 在2020年的CES上 , 汽车及自动驾驶公司的展台仍然是大热门 。
今年的CES吸引了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等整车企业以及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后市场服务商、软件及芯片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在内的140多家企业参展 。 从激光雷达到摄像头 , 从智能座舱到智能语音助理 , 无数厂商正凭借其技术优势 , 打破边界 , 涌入其中 , 等待市场的爆发 。
以自动驾驶最重要的设备——传感器为例 , 传感器其实是一个大的门类 , 其中包括了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设备 。 对于无人车来说 , 这些设备就是它们的“眼睛” , 路上有没有行人、车距是否合适等等都需要这类设备来观测 。
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周鑫在接受InfoQ采访时表示 , 2019年传感器行业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进展 , 但是整体仍在向前推进 , 并且产生了阶段性的成果 , 一些厂家推出的工程样机使企业的信心获得了很大的增强 。
值得一提的是 , 有很多巨头将目光放在了这一领域 。
英特尔在收购了Mobileye之后 , 在去年成立了新的激光雷达部门——LiDAR.AI , 并在不久后推出了一款直径为61毫米、厚度仅26毫米的激光测距仪 , 名为RealSenseL515 , 并以此来展示在这一领域深入发展的决心 。
同样对传感器感兴趣的巨头还有华为 。 2019年10月22日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第二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 , 华为将自主开发自动驾驶所需的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 。 徐直军称 , 由于激光雷达制造成本较高 , 华为将找出降低激光雷达成本技术路径 。
除了提升精度、降低成本 , 为了补齐不同传感器之间互联的短板 , “多传感器融合”也已经成为了不少企业争相探索的方向 。
当然 , 传感器绝不是唯一取得进展的领域 。 周鑫告诉采访人员:
“加速器芯片工业迎来了更多的曙光 。 各家公司都开始为L4级别无人驾驶控制器提供高可靠性、低功耗、高算力的芯片支持 , 为真正的车规级L4级别硬件平台解决方案带来了重大的突破 。 硬件平台的突破 , 是我们整个行业商业化落地的基础 。 ”
此外 , 2019年讨论热烈的5G技术也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和发展 。 中智行市场和传播VP陶融在接受采访时专门提到了这一点 , 5GAI(非5G+AI)是在传统技术路线上的升级 , 利用5G大带宽、低时延、广联接的特性 , 可优化单车智能的技术限制 , 例如恶劣天气对传感器的影响及全局交通受限 , 实现超视距的感知、控制意图共享和智慧城市的高效调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