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品■云南电商扶贫打通农特产品新通道

5年带动68.95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长20倍
本报采访人员 王冰报道
“我一边参加县里的电商培训班,一边在网上销售有机茶叶、原生态蜂蜜、竹笋和佤族服装,10多天收入有4500多元,还获得了2万多粉丝的关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佤族青年叶龙说,有了电商平台,脱贫致富不再愁。
叶龙将云南佤山农特产品销售到了全国各地,不仅鼓了钱袋子,还很好地宣传了佤族文化。
在2018年脱贫摘帽的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电子商务犹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这个中缅边境线上的小县,谈电商、向电商、做电商的氛围初步形成,电商扶贫打通了当地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新通道。
小小西盟,折射出云南全省电商发展的水平。2015年,云南推动96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16.9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示范县数量排名全国第一。5年来,全省共建成8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710个乡镇电商服务站,5576个村级服务网点,739个乡镇快递网点,以“贫困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电商平台”的模式,实现了贫困地区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加工标准化、网销品牌化、渠道多样化。
据云南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5年来,电商扶贫服务网络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3378个564.22万人,带动68.95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2019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517.98亿元,增长36.36%,高于全国10.75个百分点,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长近20倍。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赵瑞君表示,云南始终坚持综合示范与电商扶贫相结合,通过建立农村电商发展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减贫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农户立足农村、对接城市,利用电商创业就业,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 特产品■云南电商扶贫打通农特产品新通道】为打通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云南着力深化政企合作,打造电商扶贫支撑体系。比如,遴选34个“电商扶贫优秀农产品”和“电商扶贫重点扶持农产品”入驻全国电商扶贫联盟;借助阿里村淘、村播、淘乡甜、聚划算等拓展线上销售;在京东商城开设“中国特产云南馆”“云南扶贫馆”;会同苏宁开展“互联网+富美乡村”电商行动……2019年“双十一”,京东商城的“冰糖橙单品生鲜节”,就为云南贫困地区冰糖橙促成4000吨订单,带动收购价提升100%。
云南还围绕“绿色食品牌”八大重点产业,构建“产品库+公共服务+营销渠道”为架构的“一部手机云品荟”供应链平台,并以此为载体,以“新消费场景+新零售传播”模式,开展“云厨房”网上直播,通过知名主播、县长直播“带货”等方式,提高扶贫产品的认知度、体验感和转化率。线上开设扶贫专栏,对接“三品一标”企业,实现624户生产企业678个品牌6705个品类入驻;线下在上海、广州、深圳、昆明设体验店,5430个单品入驻。
“西盟百花蜜,百分之百由中华土蜂采酿而成,口感细腻,花香浓郁。”3月26日,西盟县副县长孙海军在西瓜视频“佤寨兄妹”直播间“带货”,一场“战疫助农”的主题售卖活动火热进行;短短2个小时的直播时间,订单量飙升至28351单,加上直播前预热的5289单,总成交量211.7万元。
 特产品■云南电商扶贫打通农特产品新通道
文章图片
“县长带货”流露出两种气质:一边是屏幕两端氤氲着的人间烟火,一边是静水深流的庙堂正气,二者交相辉映,形成了能够真正打破城乡藩篱、实现产销通达的合力。这种合力,让酒更香,让巷子更浅。接地气的县长没了领导的“刻板印象”,人们看着直播带货创造的一个个销售奇迹,自然会引发广泛的连锁反应。
“有需求也有供给,把整个体系打通,成本就会降下来,也会更加便利。”赵瑞君说,从模式、主体、物流、业态等方面促进农产品上行,云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96个“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运营服务能力开始显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