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某位老师在培训中对同性恋群体的污名
反反复复告诉在海军的侄子不要搞同性恋感觉也有点迷啊……ˊ_\u0026gt;ˋ
■网友的回复
没在现场不知道这位老师具体是怎么进行所谓的同性恋污名化的,光看这些ppt,并没有所谓的行为。因为我不是北京疾控,所以不掌握北京艾滋病具体数据。我所在的省份,2015年的感染率情况跟他说的差不多,只是男同感染率没有那么高,调查结果大致上在7%左右,但是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相对也越集中,发生多性伴性行为相对也多,所以他这个数据是否有夸大的成分不太好说。至于所谓的行为转变,我觉得题主可能理解上有问题,不知道这个老师具体是怎么解释的。一般来说,对于艾滋病高危人群,就是他所提出来的提供涉性服务的女性性工作者、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以嫖客为代表的多性伴性行为者,WHO和UNAIDS提出的行为改变是指ABC行为模式,就是:第一要禁欲;第二,做不到禁欲,那么就忠诚的对待性伴侣,拒绝多性伴性行为;第三实在做不到这两点,那么就坚持在性行为中全程正确的使用乳胶安全套。这个就是所谓的行为转变,目前我国宣传的最多的行为干预或者行为转变就是坚持使用安全套。全球在做艾滋病宣传和开展行为干预的时候都是遵从UNAIDS和WHO推荐的方案的。在军队、警察甚至大学这种特殊的性活跃的男性聚集生活的环境下,容易出现男男性行为,而且特别容易形成多性伴的男男同性性行为,所以有可能的话还是要尽量避免。作为一个异性恋者,我觉得对于同性性行为者,做到不歧视就好了,不评价这些人的行为。就是既不赞扬,也不反对,既不同情,也不鄙视。他们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网友的回复
这是中国日报微博里的一则报道, 【怎样看待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某位老师在培训中对同性恋群体的污名】
这位老师ppt中的数据那么高,计算的分母可能不是所有艾滋病患者的人数。这么高的比例很有可能只是某个医院住院男艾滋病患者中同性恋传播所占的比例。然后老师为了夸大同性恋的危害,有意使用或者含糊表达,影响或者恐吓同学们不要同性恋。有报道显示在某一段时间里性取向可以发生波动的;对于一些好奇的人,如果舆论,流行是可以诱导他的转变的。基于这两点能够推出“通过改变性行为来预防艾滋病“,然而根据钟南山的报道,同性恋在艾滋病传播中占的比重并不高,可知老师的潜意识里认为艾滋病就是大多数有同性恋传播的。
推荐阅读
- 大学中怎样和老师建立友好关系
- 怎样正确对待亲人势利眼的作为
- 怎样读史书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那种文言版的
- 怎样看待朋友圈转发的“母亲越强势,对家庭毁灭性越大”
- 北京男怎样认识北京女生
- 甘肃人来北京发展,怎样找到甘肃人一起报团取暖
- 印度传统医学疗效怎样
- 新装修的婚房装修完成后多久入住比较合适,怎样减少甲醛和其他污染物
- 以前的人如果在外拿手帕擦鼻涕以后会怎样处理手帕
- 现在在北京末流211读大二,如果想去美国读研,该怎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