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救命的疫苗能否来得再快一点?,全球新冠确诊逼近百万( 二 )


Ⅲ期临床试验: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或对照苗)设计 , 全面评价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一般受试者为数千到几万例不等 。 该期是疫苗上市获得注册批准的基础 。 若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获得预期临床保护效果 , 安全性良好 , 企业方可将临床数据资料递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生产 。
但是别忘了 , 有资格触碰I期临床这条“起跑线” , 尚需花费5-10年时间——按照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权威科普 , 以病毒疫苗为例 , 实验室阶段需进行毒株的筛选、必要的毒株减毒、毒株对培育细胞基质适应及传代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 , 并探索工艺质量稳定性 , 建立动物模型等 。 根据每个疫苗情况选择小鼠、豚鼠、兔或猴等进行动物模型试验 。 在初步提示工艺可控、质量稳定及安全有效的前提下 , 可以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进行临床试验 , “临床前研究一般需要5-10年” 。
>>>成为领跑者的秘诀 , 是科技支撑的未雨绸缪
那么问题来了:目前新冠疫苗的种种动向 , 似乎与上述权威说法“迎面正碰”了呢?
先看一组时间线——
1月9日 , 央视采访人员从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获悉 , 截至1月7日21时 , 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 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 经核酸检测方法共检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结果15例 , 从1例阳性病人样本中分离出该病毒 , 电镜下呈现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1月24日 ,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3月16日 ,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 , 获批正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 。 陈薇团队宣布招募I期临床志愿者 , 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 , 每组36人;3月17日 , 首批4名志愿者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进行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观察 , 此后 , 陆续有其他志愿者接种疫苗后进入该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 , 首批于3月16日晚接种该疫苗的4名志愿者结束隔离观察 , 回到家中 , 体检显示4人肺部CT均双肺纹理清晰 。
红星新闻@救命的疫苗能否来得再快一点?,全球新冠确诊逼近百万
文章图片
【红星新闻@救命的疫苗能否来得再快一点?,全球新冠确诊逼近百万】▲3月19日 , 陈薇团队新冠疫苗I期临床实验志愿者正在注射疫苗 。 图据微博
从首次在电镜下窥得新冠病毒全貌 , 到疫苗开启I期临床试验 , 短短不到三个月时间 。 而能够将“临床前研究”时长压缩至此 , 都是以科技实力为基质的未雨绸缪 。
事实上 , 疫苗的作用原理通俗点说 , 就是制造假病毒——不像真病毒那样对人体有害 , 但是又有原装货的特点——以此“骗取”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苦难”记忆 , 生成抗体 , 等真正的病毒入侵时 , 就可以一眼认出“敌人” , 进而全军出击 , 迅速消灭它 。
而根据“造假”手段的不同 , 疫苗又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五类 。
陈薇团队的重组新冠疫苗 , 是一种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 , 属于“重组病毒载体疫苗” 。 相较于传统的灭活疫苗(如狂犬疫苗、流感疫苗等)、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脊灰疫苗等) , 它与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一样 , 是人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辟出的新领域 , 因此也被称作第二代疫苗技术 。
▲陈薇团队的重组新冠疫苗 。 图据微博
而第二代疫苗研发领域中 , 腺病毒载体是一根相对较为成熟的“赛道” 。 腺病毒本身毒力很弱 , 而且宿主范围广、易产生高滴度病毒颗粒 , 作为载体还可容纳大片段外源基因 , 是预防性疫苗载体中被广泛看好的“优等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