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传统及其社会变迁
孝道文化是中国悠久的传统 , 好象来源于西周的礼制 。 后来之所以不停地强化 , 很大程度上与儒家和儒教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有关 , 自西汉董仲舒之后 , 没有太大的改变 。 这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 费孝通先生曾专门将其命名为:“反馈模式” , 以别于西方的“接力模式” 。 即父母老了 , 孩子有义务对老人进行赡养 , 而且这是法定义务 。 西方主要国家则是要求孩子生下来 , 父母有义务将他或她抚养到18岁 , 并不要求孩子将来回报 , 他们将来继续养下一代就是了 。 于是在传统社会中 , 不孝是重罪 , 现代法律中也有遗弃老人罪 。 孝敬老人也成了中国人道德评价的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 我们理所当然地将那些不赡养老人的人看成是坏蛋 , 是不道德的人 , 交朋友、找对象 , 要远离他们 。但孝道的内容不这么简单 , 还是挺多的 , 实现起来也并不容易 。 总结一下 , 一是事亲 , 即赡养父母 ,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二是祭祀 , 所谓慎终追远 , 莫忘先祖;三是成就事业 , 所谓光宗耀祖;四是生子 , 所谓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延续家族血脉 , 很重的任务 , 由于中国传统上孩子是冠父姓 , 就是孩子跟着父亲的姓 , 所以生儿子很重要 , 所谓“无子不成家” 。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方面 , 这四个方面可能是主要的内容 。前些年做老年人调查时 , 发现老人与孩子同住的比例低了 。 进一步调查发现 , 老人自己也希望孩子成家后能独立出去 , 在一起并不合拍 , 也不舒服 。 所以分居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 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养老 。 我们发现 , 大多数老人都有孩子住在附近 , 而且遇到困难时 , 除了老伴 , 主要是孩子来帮忙 。 所以 , 我们大致的结论是:孝道并没有消失 , 只是改变了形式 , 从同住式养老变成了分住式养老 。但现在看起来 , 孝道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关于祭祀 , 年轻一代中已经很淡了 , 记得以前回农村老家过年 , 总是要有一些祭祀活动 , 挂族谱 , 献祭等 。 但现在不再回老家过年了 , 这些东西没了 。 鞭不放 , 甚至对联也不再贴了 , 年味不足的同时 , 对祖先的追思也慢慢就遗忘了 。 至于说成就事业 , 光宗耀祖 , 衣锦还乡什么的 , 根本就没这想法 , 自己混得也就一般 , 可不能回去显摆 , 那不是找麻烦吗?低调最好 。 至于说传宗接代 , 这个独生子女 , 生男生女一个样了 , 没有人笑话你生了个女儿 , 这一项消失了 。 所以 , 我们看 , 传统的孝道 , 主要成分已经消失了 。 还不剩下了最重要的东西 , 即赡养父母 , 但这个实现形式 , 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除了同住变分住以外 , 孩子在养老过程中的作用也下降了 。 传统社会老人没有退休金 , 没有医保 , 晚年失能后 , 完全是由孩子供养 。 包括经济供给、生活照料、精神慰籍 , 当然还有陪着看病、送葬和祭祀等 , 是全面承包式养老 。 而现在 , 可能是有限式养老 , 因为很多老人有退休金、医保 , 有住房 , 许多老人的退休金高于孩子的收入 。 老人不需要花孩子的钱、自己花钱雇人照料或去养老机构 , 孩子承担的最多的实际上是精神慰藉的功能 。 采访过很多老人 , 到了人生最后的阶段 , 已经没有什么大的人生目标 , 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星期六儿子带着小孙女回家吃饭 。 这实际上也是生育率难以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 因为社会养老 , 使得孩子在养老中的功能下降了 。 当然 , 孩子对老人还是很重要的 , 即使在养老院养老 , 完全失能时也需要孩子去交钱、办手续 。 所以孩子有就行 , 不必多 , 也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仅就精神慰藉功能的实现来看 , 我大致认为 , 这个不太好做 。 这些年社会变化太快 , 老人与孩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 , 甚至沟通困难 。 有时坐在一起也很难说很多话 。 简单分析 , 几乎可以得出结论:做为中国文化特色之一的孝道传统 , 主要内容可能在几十年内消失 , 这种社会变迁难以阻拦 。
推荐阅读
- 『鲁菜』舌尖上的鲁菜!做条鲤鱼都这么走心……
- 俄罗斯族■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获得者兰月芬:“宣传俄罗斯族传统文化是本能”
- 二三里资讯榆林■十赌十输,没有例外
- #安全领域#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立法保障国家安全
- 南充家乡■南充农村老人,一个人辛苦维护道路,传统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 「民间传统书画艺术」国家一级书法师陈庆祯简介及作品
- 人类被科学大规模灭绝,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 养老与儿媳妇家庭地位的变迁
- 反传统者,你们屁股下面的树枝断裂了
- 美国人为何仍采用传统方法向家庭派发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