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将军令』地名看中国之贵州:毕节市。

毕节地名由来
元朝时期 , 此地为水西彝族一家支头人比跻的领地 , 当时惯以人名代指地名 , 后音转为“毕节” 。
毕节历史
汉初为夜郎国地 。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牂牁郡 , 东境属牂牁郡 , 西境为犍为属国 。 三国蜀置朱提郡 。 西晋建兴元年(313年)置平夷郡 , 治平夷县(今毕节境) 。 晋末改平蛮郡 。 南朝梁太清中为爨氏管地 。 唐代置羁縻禄州(今七星关区境)、汤望州(今威宁)、宝州(今威宁)、羲州(金沙)、犍州、郝州(大方境)、龚州(黔西)、晖州(织金) 。 宋代诸州皆废 , 东部称罗氏鬼国 , 治今大方;西部为乌撒部 , 治今威宁 。
【『历史将军令』地名看中国之贵州:毕节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于西境置乌撒路(今威宁) , 隶云南行省 。 十六年在东境置罗氏鬼国安抚司(治今大方) , 十七年属顺元路宣抚司 , 二十年置亦奚不薛宣慰司 。 大德七年(1303年)罢亦奚不薛宣慰司 , 徙顺元路军民宣抚司于亦奚不薛 。 明洪武五年(1372年)属贵州宣慰司 , 今境东部为宣慰使霭翠自治地 。 十五年于西境置乌撒府(今威宁) , 隶四川布政司 。 隆庆六年(1572年)改乌撒府为军民府 , 属贵州布政司 。 崇祯八年(1635年)废贵州宣慰司 , 置12州 , 旋废 , 复以鸭池河以西地置水西宣慰司 。 清康熙四年(1665年)废水西宣慰司及乌撒府 , 置大定(今大方)、黔西、平远(今织金)、威宁4府 。 二十二年降黔西、平远2府为州 , 属大定府;二十六年降大定府为州 , 属威宁府 。 雍正五年(1727年)以赤水河为川黔省界 , 划永宁县归四川;七年升大定州为府 , 降威宁府为州;划威宁州后所归云南 , 以可渡河为云贵省界 。
1913年废府 , 隶黔西道 。 1917年黔西道署由安顺迁毕节 , 改名贵西道 。 1923年废道 。 1935年设第四行政督察区(驻毕节) , 辖毕节、大定、织金、黔西、威宁、水城6县 。 1941年增设纳雍、金沙2县 , 1942年增设赫章县 。 1949年置毕节专区 , 辖9县 。 1970年改为毕节地区 , 水城县划归六盘水地区 。 2011年撤销毕节地区设置地级毕节市 。 原毕节地区行署驻县级毕节市 。
截至2018年底 , 毕节市辖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纳雍县、织金县、黔西县、金沙县、大方县、百里杜鹃管委会、金海湖新区7个县、1个区、1管委会、1个新区 , 105个镇 , 35个街道办事处 , 101个乡(其中75个民族乡) , 152个居民委员会 , 64个社区 , 3557个村民委员会 , 32226个村民小组 。
『历史将军令』地名看中国之贵州:毕节市。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