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文化@30多名大臣被投进了黄河,帝国灭亡前夜


拾文化@30多名大臣被投进了黄河,帝国灭亡前夜
文章图片
作者:最爱君
来源:最爱历史(ID:solovehistory)
“只有诗人的愤意难平 , 将长留在世人心中 。 ”
九曲黄河万里沙 , “十试不第”的晚唐诗人罗隐 , 正面朝大河慨叹:
莫把阿胶向此倾 , 此中天意固难明 。
解通银汉应须曲 , 才出昆仑便不清 。
高祖誓功衣带小 , 仙人占斗客槎轻 。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这首《黄河》 , 一说是写于天祐二年(905年) , 白马之祸发生后 。
拾文化@30多名大臣被投进了黄河,帝国灭亡前夜
文章图片
▲黄河壶口瀑布图源/摄图网
在白马之祸中 , 三十余位朝中大臣 , 被权臣朱温处死于黄河边的白马驿 , 之后投尸于河 。 此举意在使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士大夫沉入河中 , 永为浊流 , 是权奸对朝臣的亵渎 。
罗隐并非清流 , 他出身寒门 , 考个进士考了大半辈子 , 在腐败朝政的打击下屡屡落榜 , 怀才不遇 。
他鄙夷那些自命清高的士大夫 , 甚至豪言:“我脚夹笔可以敌得数辈 。 ”
但当朱温暴露篡唐的野心 , 忠于大唐的罗隐对浊浪滔天的时代发出了愤懑的质问 , 抨击朱温一党残害朝臣的悖逆之罪 。
古人认为 , 黄河五百年一清 , 河清是天下太平的征兆 。
人生须臾 , 天地无穷 , 三千年后 , 清流、浊流都已作古 , 只有诗人的愤意难平 , 将长留在世人心中 。
01
白马之祸的起因 , 是朝廷的一次人事安排 。
天祐二年(905年)三月 , 主管礼仪的太常卿之位空缺 。 独揽大权的朱温 , 向宰相裴枢提出由自己的心腹出任这一职位 。
裴枢很不给面子 , 拒绝了朱温的提议 。
按照惯例 , 太常卿理应由清流士大夫担任 , 而朱温的部下不是五大三粗的军人 , 就是科举落第的野路子 , 显然与所谓的“清流”相去甚远 。
裴枢的坚决态度 , 挑动了朱温敏感的神经 。 直到此时 , 竟然还有人敢反对朱温 , 这件事让他对朝臣起了杀心 。
朱温对文人恨之入骨 , 还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
黄巢起义中 , 作为黄巢大将的朱温先是背叛起义军 , 转身投靠朝廷 , 被赐名“朱全忠” , 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 。
之后 , 他野心勃勃 , 西进关中 , 与另一个藩镇李茂贞对皇帝展开争夺 。 到了白马之祸的前一年 , 朱温已控扼朝廷 。
他杀尽宦官 , 处死宰相崔胤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 。
迁都当年 , 朱温就派人刺杀昭宗 , 改立年少的太子李柷为傀儡皇帝 , 是为唐朝末代皇帝昭宣帝 。
拾文化@30多名大臣被投进了黄河,帝国灭亡前夜
文章图片
▲唐昭宗画像
全天下都知道 , 朱温这是要篡位了 。
白马之祸前夕 , 朱温已在宫中大开杀戒 , 他假借春社日置办酒宴 , 命已故唐昭宗的九个年龄稍大的皇子前来赴宴 , 将他们灌得酩酊大醉后 , 一个个缢杀 , 抛尸于九曲池中 。 这九个皇子 , 年龄最小的不过10岁左右 , 至此唐王室已极为衰微 。
在对宗室进行大清洗后 , 以裴枢为首的清流士大夫成为朱温篡位的另一大阻碍 。
李敖曾在《蝙蝠与清流》一文中如此评价中国古代的所谓清流:
“清流人物立身方正 , 绝不打圆场;他们出淤泥而不染 , 绝不和稀泥……他们可能站错了一边 , 但是绝不站中间 。 ”
裴枢正是这样一个清流人物 。 这些清流士大夫忠于唐室 , 大唐都快完蛋了还敢和朱温死磕 , 始终学不会弯腰低头 。
02
相比之下 , 唐末乱世 , 很多士大夫的政治立场早已发生嬗变 , 纷纷投靠实力强大的藩镇以求飞黄腾达 。 白马之祸被一些史学家认为 , 是投靠藩镇的幕僚 , 针对“清流”朝臣的一次报复行为 。
晚唐时 , 科举考试已被朝中权贵所把持 , 违背了科举的初衷 。 落榜士子怨恨这些权贵 , 埋怨大环境不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