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从经济基础、君主尚贤角度,分析战国为何多布衣将相?多元化选官

导言:战国时期 , 为何多布衣将相?从经济基础、君主尚贤角度 , 私有制经济基础 , 君主尚贤之风 , 以及多元化的选官制度 , 都是布衣将相产生的原因
《大秦帝国》中 , 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 就是军事的战争 , 经济的战争 , 综合国力的战争 , 到最后就是人才的战争 , 我们细心一看 , 各诸侯国的人才 , 有很大比例来源于庶人、平民、布衣阶层 , 用现在流行语来说 , 就是屌丝逆袭创业发达的过程 。
【[战国]从经济基础、君主尚贤角度,分析战国为何多布衣将相?多元化选官】笔者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布衣将相” , 是指原来没有进入官僚系统的人 , 或者官职较低百石以下的小吏 , 这部分人包括农、士、工、商、奴隶等劳动人民 , 也包括没落的贵族官僚后裔 , 出身低贱的外戚 , 宦官等人 , 后来经过军功 , 被朝廷任命 , 被君主任命到千石以上的官(三公九卿 , 卿爵级 , 侯级爵等人)均可称为布衣将相 。
[战国]从经济基础、君主尚贤角度,分析战国为何多布衣将相?多元化选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国自古以来布衣将相很多 , 商代的开国元勋伊尹 , 武丁时期的傅说 , 他们都是出身低贱 , 来自于下层 , 后才被封侯拜将的 。战国时期各国在引进人才政策上的变法政策及集中体现如下 , 赵国赵烈侯任用公仲连、荀欣 , “选练举贤 , 任官使能”“节财俭用 , 察度功德” , 使封建政权得到发展和巩固;魏国魏文侯时期李悝 , “食有劳而禄有功 , 使有能而赏必行 , 罚必当”“夺民之禄 , 以来四方之士” , 李悝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
韩国韩昭侯进行申不害变法 , 采取“见功而与赏 , 因能而授官” , 此举巩固了韩国的君主统治地位;燕国燕昭王时期乐毅改革 , 以“不以禄私其亲 , 功多者授之 , 不以官随其爱 , 能当者处之” , 改革效果是使燕国富强 , 一度称雄东方 。
齐宣王时期 , 任用邹忌进行改革 , 以“明爵禄”之法 , 使齐国成为战国中期的东方强国;楚国楚悼王时期 , 启用吴起进行变法 , 以“三世而收爵禄” , 使楚国由大国转变为强国;秦国秦孝公推行商鞅变法 , 以“废世袭、建立军功制” ,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国家 。
[战国]从经济基础、君主尚贤角度,分析战国为何多布衣将相?多元化选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战国时期布衣将相有哪些呢?
赵国的虞卿、田奢、廉颇、蔺相如;齐国的邹忌 , 孙膑、田单 , 黔夫;魏国的慧施、李悝;韩国申不害;燕国的剧辛 , 乐毅;秦国张仪、甘茂、蔡泽、乌获、任鄙、王翦、孟说;楚国的吴起 , 乐羊 , 乐腾 , 西门豹 , 新垣衍 , 庞涓都曾执掌大权 , 官列侯爵以上 , 但都出身寒微是名副其实的布衣将相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变革 , 其实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与新兴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变革 , 这个时期奴隶主、地主贵族阶级趋于没落 , 庶人工、商之民地位开始提升;而处于庶人和贵族之间的士阶层 , 逐渐与贵族阶层脱离 , 与庶人阶层合流 , 形成一个新的阶层即平民阶层 , 这个阶层后来成为当时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力 , 对春秋战国时代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 正是这个阶层产生了大量的布衣将相 。
布衣将相的兴起 , 原因众多 , 有井田制的解体 , 世卿制度的衰落 , 宗法分封制的破坏 , 再加上诸侯国为争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 这时候作为统治者的君主需要大量的人才 , 对贤才的渴望 , 使统治者在选官任人方面从“任人唯亲”转向“任人唯贤 。”
[战国]从经济基础、君主尚贤角度,分析战国为何多布衣将相?多元化选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