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唯才是举”到“九品中正制”,曹魏选官机制因何而变?( 二 )
所以基于形势需要 , 曹丕必须在曹操“唯才是举”的制度上进行改变 。当国家逐渐走向稳定之后 , 对于人才品行的要求是必要的 , 因为他有利于对黎明的教化 。
而“九品中正制”在其创立初期对于人才看重的首要因素就是品行 , 其次才是家世、才华等方面 , 不过后面为何会偏离轨道就是另外的事了 , 在这就不做过多的叙述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统治需要:对世家的妥协
曹操利用“唯才是举”除了有选拔人才的作用之外 , 还有一个作用也是极为明显的 , 那就是利用了寒门庶子对抗世家豪门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 从这点上来说曹操是成功的 , 颍川荀氏、弘农杨氏以及清河崔氏等世家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
当然曹操的这种打击不是绝对的 , 我们可以看到他打击的那些世家豪门都是反对其称魏王的 , 换句话说他打击的都是心中还存有汉室的 。而对于那些支持他的世家豪门其采取的也是一种拉拢和妥协的方式 , 故而要说曹操“唯才是举 , 不看出身”这句话有时候也不尽然 , 很大程度上他也需要靠世家的支持来帮助其铺平道路 。
所以曹丕继位后采取的还是他父亲的办法 , 以拉拢的方式来换取世家豪门对他的支持 。不过与其父的手段相比 , 曹丕的手段的确是过于单一 , 曹操对世家是“萝卜加大棒” , 即拉拢和打压双管齐下 , 而曹丕只是一味地妥协 , 当然曹丕的妥协也和时局有关:
首先从能力上来说 , 他不如其父曹操的雄才大略 , 曹操可以利用寒门庶子、曹氏宗亲等势力把豪门压制的死死的 。可是其本人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依靠 , 相反他本人也是在司马氏等众多世家的帮助之下才击败了曹植 , 故而对于世家其本人也是格外的信任 。
其次曹魏的江山是曹操打下来的 , 曹丕说白了只是捡现成的 , 故而他也没有任何的声望可以顺利的完成禅代之路 , 故而他只能依靠世家豪门的力量来顺利的完成禅代之路 。
所以这与其说是妥协 , 倒不如说是一场交易:世家豪门帮助曹丕取得了帝位的合法权;而曹丕则对世家豪门高官厚禄以许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故而在汉代“察举制”的基础上有了“门第”这一项 , 其直接决定了其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而寒门贵子难以再有出头之日 。
平心而论 , 这项制度的实行不知是好是坏:好处在于他可以短时间内帮助统治者稳定局势;不过其背后的负面效应可是远远大于正面效应 。教育环境导致:寒门难出贵子
今时今日的我们是否也尝尝会听到这句话:“寒门难出贵子” , 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并非是寒门学子不够努力 , 而是教育环境所导致的这一系列问题 。
东汉中后期 , 由于外戚干政、宦官乱政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朝纲日益败坏 , 故而对于太学的建设暂时顾不上了 。而“黄巾之乱”之后 , 中原各地遍地狼烟 , 官家所修的太学则是更加的混乱 , 我们从世家角度可以看到太学出身的士子并未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大才 , 魏晋之际真正从太学脱颖而出的大才堪称是寥寥无几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相反的 , 那些“四世三公”的高门大户由于家学渊源以及深厚的藏书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知识储备 。在那个时代 , 书真的是非常值钱的东西 , “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中自有颜如玉”可以充分的形容书籍在那个时代的价值 。
而拥有如此先天性条件的世家子弟反而比太学更容易培养出人才 , 比如钟繇之子钟会 , 司马懿之子司马兄弟 , 夏侯尚之中夏侯玄等等都可以做出有利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