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唯才是举”到“九品中正制”,曹魏选官机制因何而变?
东汉末年 , “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将这个在风雨飘摇中的东汉王朝彻底击垮了 , 早前由于“州刺史领兵制度”的负面影响 , 盘踞在各地的野心家开始逐鹿中原 , 霎那间东汉王朝呈四分五裂的状态 。
公元200年 ,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军阀袁绍 , 并开始逐步统一中国北方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 曹操的成功不是偶然性的 , 而是必然性 , 我们从他和袁绍的一段对话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差距:当有人问他二人以何手段平定天下之时 , 袁绍说的是以青、冀、幽、并为基础再图谋进取天下;而曹操提出的是广揽天下英才为己所用 , 并以此进取天下 。
正是由于重视人才才可以成就一番功业 , 而这也正是曹操的魅力所在:唯才是举 。在曹操逐鹿中原的过程当中 , 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特点:
不计私恩:曹操手下的很多人都曾经是曹操的敌人 , 张辽是吕布的部下 , 张郃是袁绍的手下 , 陈琳还曾经发檄文骂过曹操的先祖 , 张绣和他有杀子之仇 。可是曹操对于这些人都是既往不咎 , “士为知己者死”的理念让这些曾经的敌人死心塌地的为曹操效命 。
不问出身:在那个看重出身的年代有些出身卑微的人限制了他们进取的道路 , 曹操本身出身也并不好 , 故而对于士人的出身他也并不看重 , 你会发现曹操手下的团体有各色人群 , 荀彧、钟繇是豪门代表 , 乐进是行伍出身 , 曹仁等人是宗室代表 。
各种各样的人才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锅“大杂烩” , 而这些人群成为了曹操问鼎天下的关键所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当曹丕继位之后 , 曹操的这种用人方针并没有为曹丕所采纳 , 他接受了陈群的意见 , 在原有汉代“察举制”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九品中正制” , 而这套官制也是之后魏晋南北朝的主要选官制度 。直到“科举制”的到来才最终所废除 , 那么何以曹丕要做出如此大的改变?形势需要 , “唯才是举”已经不适用于曹丕时代
曹操提出“唯才是举”选用人才的制度的确帮助曹操奠定了曹魏强盛的基础 , 这和曹操自身的用人理念也是不无关系的 , 他主张:“乱世用人才行大于德行 , 治世才是德行大于才行” 。
然而到了曹丕继位时期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曹操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争霸 , 故而对于人才的品行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到曹丕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 彼此之间的战乱已经开始不在像东汉末年那样频繁了 , 所以此时的他的任务是迅速稳定局势 , 而为了国家长远考虑他也必须拿出一套适用于时代的选拔机制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从实际角度去考虑 , 我们会发现“唯才是举”实在是不适用于那个政局已经逐渐稳定的曹丕时期:
“唯才是举”的确为曹魏招揽了一大批人才 , 可是这其中也夹杂了太多德行有亏的人在其中 , 比如郭嘉、贾诩、许攸等人或多或少都有各种毛病夹在在其中 。让一些德行有亏的人去教化百姓要“孝顺长辈 , 忠君爱国 , 廉洁奉公”?这样子不就等于是自相打脸的举动吗 , 所以从这点上去考虑这套选拔制度不利于教化黎民百姓 。
“唯才是举”的确为曹魏招揽了一大批的人才 , 可是却也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 这批德行有亏的人太重功利性:比如官渡之战之时就有大量的曹操集团帐下的人私通袁绍;而同样的也有大量的官员有许多不法行为 , 比如曹氏家族的曹洪每次出征都有劫掠行为 。作为君主能允许下属吃里扒外吗?作为天子其更要对百姓负责 , 而曹洪等人的行为无异于将百姓逼到其对立面 , 这对于自己的统治而言是一桩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