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智库』安乃近退出中国市场!永别了,退烧神药( 二 )
安乃近在中国的用量有增无减 。 从安乃近的原料药端来看 , 90年代初 , 国内市场的需求量超过3000吨;到21世纪初 , 则接近5000吨 。
如果不考虑药物合成过程是 , 只做一个简单粗暴的计算 , 一般安乃近片每片重0.5g , 一瓶注射液2ml、滴剂1ml , 也可以看到安乃近的火爆程度 。
到了今天 ,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 , 全国共有1329个安乃近生产批文号 。
本文插图
部分安乃近生产批文号
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也从说明书照进了现实 。 目前可以找到有限的统计数据是 ,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2002年收集到的有关安乃近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案例:
过敏性休克11例 , 其中7例死亡;
血液系统反应16例 , 1例死亡;
皮肤及其附属器反应31例 , 4例死亡;
泌尿系统反应17例 , 5例死亡;
消化系统反应9例 , 1例死亡;
另有呼吸心跳停止、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反应8例 , 其中1例死亡 。
而在我们身边 , 还有更多副作用受害者没法被统计 。 有双眼肿到只剩一条缝的 , 有持续头晕乏力呕吐的 , 有身上大片大片起红疹的……
安乃近兽用后 , 这些副作用连动物都无法避免 。 有网友曾提到 , “我是兽医 , 安乃近给猪用都要慎重 , 不敢加量使用 。 喂多了 , 动物身上发白 , 长期使用容易致死” 。
难怪 , 国家药监局关于安乃近的禁令一出 , 社交媒体上喝彩声一片 。
3
说禁就禁 , 还得靠创新替代
然而这纸禁令着实让人等了太久 。
为什么我们晚于美国30多年禁用安乃近?或者换句话说 , 为什么更安全的等效替代药让我们等了这么多年?
这背后的根源在于中国药品研发的进展 。
最早 , 中国药企经历了漫长的野蛮发展阶段 。 他们先是等到一批国外原研药专利到期 , 然后拿着结构仿制 。 只求快速上市 , 铺渠道销售赚钱 , 药效无法保障 , 副作用方面也难以控制 。
但仍在专利保护期限的药品 , 中国就只能依靠进口 , 虽然效果能保证 , 但价格让患者难以负担 。
一方面 , 当时国内尚未出台药物研发相关政策 , 没有注册办法、新药定义 , 没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 没也有临床和生产规范 。
另一方面 , 想从事新药研发的公司难以得到资本支持 。 “10年10亿美金”的投入 , VC们等不起 , 创业者们自己出不起 。
因此 , 国内药品市场的大头还是把持在国外巨头的手里 , 无论是常用药还是高端用药 。
这一切直到2010年前后才真正好转 。
随着一批仿创药企的出现 , 尤其在肿瘤领域 , 在国外一经发现并验证的靶点上进行药物改进的模式逐渐成熟 。
销售主导的仿制药开始失灵 , 转而提升对质量的要求——毕竟消费者更具有购买力 , 对药效要求也更高了 。
相对原研药来说 , 仿制药和仿创药的成本更低 。 且一旦研发成功 , 前者可形成对原研药的等效替代 , 后者甚至可能在药效和副作用上优于原研药 , 作为进口药品的平价替代 , 可迅速进入市场 。
同时 , 2018年之后 , 未盈利药企终于不只有纳斯达克上市这一条艰难的路了 。 有了资本支撑 , 药企能走得更从容 。
从缺医少药到现在初步拥有国产替代 , 中国用了70年 。 “但距离美国 , 我国的新药研发至少还有20年的差距 。 ”一位医疗投资人说 。
而唯有中国的药物研发实力实现国际创新 , 国人才能更快服上可负担的新药 , 潇洒地抛弃安乃近们 。
推荐阅读
- 瞭望智库:非常时期!中国为什么不像美国那样给民众发钱?
- 新华社■智库报告:国际合作抗疫刻不容缓
- 海外网@美国疫情为何大面积暴发?美智库梳理3个月来政府应对失误
- 「瞭望智库」一个决定未来10年的关键问题:经济危机会被引爆吗
- 『军情瞭望哨』还让美国把核弹一起带走,默克尔打响反美第一枪!要赶走驻德美军
- [军情瞭望哨]还让美国把核弹一起带走,默克尔打响反美第一枪!要赶走驻德美军
- 亿翰智库@未来成本管控能力有待提升,深圳项目销售额占比80%
- 【大国瞭望】俄罗斯当场揭穿美真面,拿疫情当幌子?美国在叙利亚招募亡命之徒
- 大国瞭望■俄罗斯当场揭穿美真面,拿疫情当幌子?美国在叙利亚招募亡命之徒
- 【中国网】西班牙智库:疫情后“一带一路”将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