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变化”,共同打造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过去 ,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行为主要集中在“逃课上网”“偷家长零钱买点卡消费、充值虚拟会员”等 。 近年来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设备的普及 , 移动端上网的便捷性更强 , 给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打开了更多“窗口” , 同时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约束和判定更为困难 。

  用家长的手机下载注册游戏、打着学习的幌子玩游戏、开着分屏看游戏直播、甚至背着监护人大额消费并且删除提示信息……

  防治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有多难?如何筑牢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这堵“防火墙”?未成年人终究会长大 , 面对网络不可“一刀切” , 又该如何引导他们面对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更高的世界?

  营造适合未成年人的清朗网络空间 , 迫在眉睫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目前我国网民数量8.54亿 ,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2% , 其中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达到57.8% 。 随着互联网不断渗透 , 网民的首次触网年龄也在明显提前 , 由此带来的未成年沉迷网络问题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

  疫情期间各地开学时间延后 , 随着中小学陆续启动线上教学 , “我要上网课给我拿手机”让未成年人“名正言顺”与手机接触 。 本应在线上课 , 却一不注意就切换到游戏界面 。


“直面变化”,共同打造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直面变化” , 共同打造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去年3月 , 有媒体报道部分游戏实名认证形同虚设 , 虚假证件号“秒过验证” 。 此外 , 还有许多未成年人使用父母手机在游戏内一掷千金的诸多案例 。

  有人认为 , 游戏都是逐利的 , 出现问题责任在于游戏厂商 。 也有舆论认为 , 解决根本问题还要靠教育 。 当孩子沉迷游戏的时候 , 家长、学校、老师 , 是否能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教育存在缺失?

  规范未成年人上网 , 营造适合未成年人的清朗网络空间 , 还要多久?靠谁发力?

  “管孩子不是钉钉子 , 只管敲就行 。 ”

  不让去网吧 , 我就窝在家;

  说是上网课 , 转身奔游戏;

  父母手机瘾 , 凭啥管着我;

  不让玩游戏 , 我就看直播……

  如何正确引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如何让孩子把握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诸多正向效应?如何在严格监管和良性互动中 , 引导未成年人平衡学习和娱乐?

  关于这一话题 , 我们有太多疑问 。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 这与未成年人自制力较差、个别游戏厂商的商业利益高于社会责任的心态、父母关爱不足等多重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

  企业应该做的是 , 从技术上构建最为严格的监管防护体系 , 规范未成年的网络使用行为 。 此外 , 要在生产的内容上需要下足功夫 , 不断丰富游戏内容 , 使网络游戏的内涵更加丰富 , 形式更加多样 , 培育出优秀的数字文化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