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华,一个逆淘汰的受害者

一、逆淘汰的环境和土壤关于逆淘汰现象 ,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有感受、也有认识 , 说到、议论到的人也很多 , 但是鲜见有专门探讨这个现象的文章 。 现在民间医生李跃华治愈十几例新冠病毒确诊者的事件被曝光 , 使他和他的治疗方法成为舆论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 但很少人注意到 , 在李跃华身上 , 就很典型地体现了社会逆淘汰的现象 , 使他成为一个严重的受害者 。逆淘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道德人品的逆淘汰 , 一种是技术、学术方面的逆淘汰 。 第一种是人越正直、越善良、越诚实就越吃不开 , 第二种是越有真才实学、技术学术水平也越高越难获得相应的肯定和发展 。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 也有不少例外的情况 , 但大概率、大趋势是这样的 。这两种逆淘汰的情况之所以盛行 , 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得社会土壤和环境:1、人际关系的好坏在个人事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不擅长搞人际关系、不会请客送礼、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 都不会有好的前途 , 不论在官场还是商场都一样 , 在官场 , 你不跟领导们、同事们(主要是领导)搞好关系 , 无论你有多大的真才实学 , 都不会得到提拔重用;在商场 , 你不跟上下游客户以及各党政官员搞好关系 , 你将寸步难行 , 一不小心得罪了某个有权官员 , 他随便找个茬就能让就受不了;2、没有一个公正、客观、真实的社会评价体系 , 虚假无处不在 , 假文凭(指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的、被认可的那种假文凭 , 以下同)、假政绩、假职称、假学位、假资质、假论文、假头衔、假事迹、假考试、假评议、假选举、假数据等…………虚假充斥社会的各个方面;3、存在普遍的选择性执法 , 现在各行各业都有极为繁杂的法规标准 , 这些法规多是以“高大上全”的面目出现的 , 有些标准过高 , 有些不切实际 , 有些不合情理 , 这导致这些法规在贯彻执行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难 , 个人和单位很难严格遵守这些法规 , 这使得各行各业存在普遍的违规违法现象 , 都违规违法 , 一抓一大把 , 想抓谁抓谁、抓谁谁倒霉 , 在此情况下监管执法人员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性执法 。 (后两点在我的《一名基层安监员对事故频发原因的体验与思考》中有过详细的论述)以上所述的社会环境与人性特点结合起来 , 就必然会导致逆淘汰现象的发生 。 比如一个正直善良公正的好人 , 对于溜须拍马、请客送礼、说客气话、办面子事等这些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 他有一种先天的抗拒情绪 ,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搞好人际关系 , 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 他自然就寸步难行、处处碰壁 。 再如那些擅长科研学术、发明创造的人 , 他们同时都是些擅长理性思维的人 , 对于自然界的一些物质现象之间的关系会异常敏感 , 但是这样的人 , 一般来说不擅长搞人际关系 , 用老百姓的话说 , 他们都是属于“一根筋、认死理”的人 , 搞人际关系属于人的感性的范围 , 是一种与人的情绪、性格密切相关的感性能力 , 这和理性思维能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 , 而且这两种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矛盾的关系 , 或者严格说呈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 擅长理性思维的人要么在人情世故方面有些迟钝 , 要么持一种很消极的态度 , 这两种情形都不利于他搞好人际关系 。 你学术技术再好 , 在目前的这种社会环境下 , 同样也是障碍重重 。二、李跃华是如何被淘汰的两种逆淘汰的情况 , 他都占全了 。 在部队当军医时 , 你不但不主动与卫生队领导搞好关系 , 还跟领导对着干、举报领导的腐败情况 , 能有好果子吃吗(历来不跟领导站队看齐的都没有好下场)?结果李跃华没有拿到从医资格证就被迫复员了 。 普通老百姓可能不懂得军官复员是怎么回事 , 对军官的个人前途而言那是一种极其严厉的制裁 。 从部队复员后给别人打工 , 又因为看不惯诊所坑病人钱财撂挑子了 。 他之所以这样 , 不就是因为他不愿意同流合污吗?所以 , 他被淘汰了 , 而他的那些没被淘汰的军校同学们 , 现如今多数都是教授级、主任医师级的高级职称了 , 他连个从医资格都没拿到 , 这个逆淘汰有多惨重?李跃华八十年初考上军医大学 , 那时考大学有多难?在同龄人中那就是千里挑一的难度 。 没有很强的逻辑、计算、推理和悟性能力 , 他是考不上军医大学的的 。 而从他后来持续几十年的探索研究的经历来看 , 他能在自己身上做医疗实验 , 试问全国几十万、上百万医疗工作者 , 有几人这样做过?他能这样做 , 是一种高度的痴迷与激情在支持着他!对于没有体验过探索激情的人 , 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 仅凭这种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 不出成果都难!古今中外 , 所有伟大的科研成果都是经历这样的过程产生出来的 。 仅凭这一点 , 他就是几十万同行中的杰出者!他的那些同行们 , 在体制内熬上足够的年限 , 跟领导们处好关系 , 再分析一些诊疗案例 , 用八股文的格式拼凑几篇论文 , 再由几个同行装模作样地评议一下 , 高级职称就拿到手了 。 这样写出来的论文 , 这样获得的职称 , 多数都是名实不符的水货 。 因为前述社会环境第2条的原因 , 这样的假货太多太多 , 不能说都是假的 , 但普遍含金量太低、含水量太高 , 与李跃华的科研成果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 李跃华没有这头衔、那职称 , 但要论真实的科研学术水平 , 比那些有高级学位、高级职称的他的同行们强多了 。在现实生活中 , 有人医疗水平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个典型的庸医 , 但有行医资格证 , 也有人深受百姓认可、医术水平较高 , 就像李跃华这样的医生 , 却没有行医资格证 。 行医资格证和医术水平严重不符 , 行医资格证不能真实反映行医者的水平 , 这是医疗资格证管理体制的耻辱和弊端 , 也是前面所述的没有一个真实、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体系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突出表现 , 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 这种各行各业真假难辨、鱼目混珠的状况 , 也是发生逆淘汰的重要原因 , 放纵了弄虚作假和各种投机者 , 对求真务实者却是一种明显的排挤和打压 。现在湖北省卫计委查处了李跃华无照行医的事实 , 在不明真相者和道貌岸然者看来 , 这是多么义正言辞的事情 。 在这里我要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这种查处既不正义、也不严肃 。 可能有人不认同:这不是依法行政吗?怎么会不严肃、不正义呢?就因为前面阐述过的原因 , 我们存在严重普遍的选择性执法的情况 。 对于选择性执法的危害 , 绝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认识 。 在存在普遍选择性执法的情况下 , 有法不如无法 , 在没有法的时候 , 人们之间还可以讲理 , 但选择性执法一来 , 连理也没法讲了 , 选择性执法就是破坏社会公正的最大元凶 。 他想整你的时候 , 就严格按照法规条文来对付你 , 这时被整治者是无法反驳的 , 因为他扛着“严格执法”的大旗;当他不想整你的时候 , 他就可以放你一马 。 在这种环境下 , 所谓的执法 , 其实是按照执法者的个人意志随心所欲 , 毫无正义可言 。 越是执法者 , 越是藐视法规的权威性 , 一个普通人 , 当他想做一件事的时候 , 他可能会想:这个事情违法 , 我要小心 , 我不能干 。 但在执法者眼中 , 什么违法不违法 , 狗屁 , 不就是咱们自己说了算吗?所以执法者违法的比率 , 永远要高于普通人违法的所占比率 。 从小的行政违法案件到大案要案如孙小果的案件 , 都是如此 ,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法治环境现状 。 现在李跃华以无照行医的罪名被查处 , 也是典型的选择性执法的产物 , 其本意并不是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 就是要以没有行医资格证的借口来对李跃华进行打压 。在选择性执法的环境下 , 李跃华又一次被淘汰了 。 其实 , 李跃华行医这么多年 , 又是老资格、高学历的军医大学生出身 , 若他能像别人那样灵活一点、变通一点 , 行医资格证早就到手了 , 何至于现在被官方抓到了把柄?所以 , 在我们这个社会 , 像李跃华这样的一门心思搞研究、不会歪门邪道、不会搞人际关系的优秀人才 , 处处是沟、步步是坎 。 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和不幸!社会从来不缺杰出人才 , 高手永远在民间 , 只可惜他们被压制了 。三、李跃华的医学研究价值对于评价一个人的科研学术成果 , 人类存在一个不利于公正评价的先天的效应 , 这个效应有点类似于疑邻偷斧的成语故事:当你怀疑邻居偷了你的斧子的时候 , 你怎么看邻居都觉得他像偷斧子的人 , 而当你找到斧子以后 , 怎么看邻居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 这个效应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假如一个权威人物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 都提出了同样一个了不起的理论或者发现 , 那么前者会受重视、受追捧 , 会获得广泛的肯定和传播 , 但后者会被蔑视、被否定 , 更难以传播出去 。 比如老子的《道德经》 , 现在有很多人去研究它 , 对每字每句都努力去研究、去弄懂它的微言大义 , 如果对某句话的理解正好切合了研究者的一个感觉或者体会 , 这个研究者会觉得“太对了、真伟大”;但若一个小人物写出了同样的文字 , 人们对它的态度必定是这样的:什么玩意、故弄玄虚 。 他连完整读一下的兴趣都没有 , 对于他不认可、不理解的地方 , 他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水平、理解力不够 , 而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是作者是在胡说八道 。 也就是说 , 人们会把对理论提出者的崇拜还是轻蔑的态度带入到对这个理论本身的理解和评价中来 。 对崇拜的人提出来的理论 , 他会高看一眼 , 而对不起眼的小人物的理论 , 他也会带上轻蔑的态度 。这个效应对于人们公正评价理论、学说或者发现的学术价值极为不利 , 一个身份卑微的小人物 , 他若有了对社会或者科学的伟大的发现 , 若想让社会相信或者接受他的发现 , 难上加难 。 李跃华就处于这个效应的尴尬之中 。 一个没有行医资格的民间医生 , 竟然说自己的发现能够治疗多种疾病 , 尤其是能治疗这种让全世界都感到惊恐的肺炎 , 谁会相信他?由于这种效应 , 人们只会以挑剔、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他和他的治疗方法 , 对于一些在惯常治疗中已经被人们容忍和认可的缺点 , 在李跃华这里也变得不能容忍了 , 医院可以治不好病人 , 病人可以死在医院里 , 人们照样相信医院 , 但如果有一个病人在李跃华这里没治好 , 这都可以成为否定李跃华的充分理由 , 哪怕他已经治愈过其他几个病人 , 这都不足以成为证明他的疗效的证据 。 人们并没有用像评价、看待公立医院的一样的眼光、标准来平等地看待李跃华的治疗方法 , 为了否定李跃华 , 有人连一些已经普遍被认可的医疗常识都罔顾了 , 比如“是药三分毒”、“副作用”等等 , 人们可以容忍各种治疗方式的毒副作用 , 但对于李跃华治疗方式中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就不能容忍了 , 非要挑这毛病那毛病 。 李跃华在自己身上试验了十几年 , 他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 这难道还不足以成为相信他的理由吗?李跃华发表的文章中说他的苯酚穴位注射法可以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 , 从专业的角度我无法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 , 但从情理上、从对人性的考察上 , 我相信李跃华的治疗方法是有效的、靠谱的 。 即使他的方法只能对部分病人有效 , 也能够证明他的方法的有效性 。 我断不会相信一个肯拿自己的身体做医疗实验的人 , 会是一个大骗子!所以 , 我个人相信李跃华的苯酚注射法 , 是一个了不起的、也许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发现 , 是对人类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四、对李跃华未来的预测经历这次肺炎疫情 , 更多人了解了李跃华和他首创的治疗方法 , 等这次疫情过去 , 不管官方对他是否认可 , 但在民间是很多人认可他了 。 他有了知名度 , 对推广他的治疗方法极其有利 。 我乐观地相信:李跃华的春天来了!他这几十年的辛勤研究和他的成果 , 终于等来了被肯定的那一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