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汤山医院】七天夜建起小汤山 中国传染病集中收治模式的诞生


【北京小汤山医院】七天夜建起小汤山 中国传染病集中收治模式的诞生

2020年2月16日 , 北京小汤山医院改造工程病房区装修基本完成 。 图片来源:中新网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李智

静坐在临时搬来的办公桌前 , 我异常清醒地思考着自己即将面临的重重考验 。 未来是生或是死?是鲜花或是讥讽?

在即将奔赴小汤山 , 坐镇指挥应对非典型肺炎的生死之战前夕 , 张雁灵在内心里留下了这样一个问号—— 非典是一个问答题 , 人们找不到答案 , 或者 , 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

从2003年4月23日至4月30日 , 整整七天七夜时间、整整七千余名建设人员 , 从无到有 , 小汤山医院诞生了 。

这座占地2.5万平方米的临时建筑 , 拥有1000张传染病床位 , 在51天的时间里 , 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 , 无一医护人员被感染 , 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 。

小汤山医院的“速成记” , 成为了中国应对大规模传染病的标杆范本 。

一场凶猛的疫情

疫情火急

首都北京成为一座围城


【北京小汤山医院】七天夜建起小汤山 中国传染病集中收治模式的诞生

2003年 , 北京各医院转来的非典患者陆续进入小汤山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图) 。 来源:中新社

人类为何如此恐慌非典?为何谈“非”色变?

凤凰卫视在《非典十年祭》的开篇 , 值得深思——当救人者医生反被病毒感染 , 需要被救时 ,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 , 如何不会产生对未知的恐惧呢?这便是答案 。

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作家何建明说 , 2003年的北京城内 , 胡同口的大妈戴着红袖章 , 警惕着过往的每一个行人;如果100米内有一个人咳嗽 , 便会引发人群的慌乱 。

邱明月 , 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 , 2003年4月10日 , 她的母亲因摔伤入院治疗 , “入院以前 , 我再三向医生确认过 , 医院没有收治非典病人 。 ”她说 。

不幸的是 , 两天以后 , 和母亲同房的一个病人确诊非典 , 紧接着 , 前来照顾老人的邱明月 , 以及另外的9个亲属 , 全部陆续被确诊非典 , 一个家庭 , 便有个10人感染非典 。

这些真人、真事的回忆 , 是对非典最真实的写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