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原:隔离留观病区主任陈利昌:手持“秘籍宝典”,自带“超强大脑”( 二 )
一位77岁的肺癌多发转移患者 , 在病区出现焦虑、压抑的状态 , 陈利昌查房时不停地鼓励他:“老先生 , 您的身体很棒 , 目前各项检查结果正常 , 不必太担心 , 好好配合治疗吧!”并给老人比了个点赞的手势 。 得到陈主任的肯定 , 老人情绪平缓了很多 。
病区里一位哺乳期的宝妈 , 有发烧症状 , 同样各种紧张、焦虑 。 陈利昌安抚她:“你先别着急 , 我们在以最快的速度对你的情况进行排查 , 只要没有问题尽快安排你出院 , 只有你安全了 , 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负责……”
听到陈利昌一番安慰 , 这位宝妈感动不已 。
一位80多岁的昏迷患者 , 血管不好 , 护士输液困难 , 晚上快11点才吃上饭的陈利昌知道后 , 立刻放下筷子 , 准备穿防护服往病区里进 , 护士劝他吃完饭再进去吧 , 他说 , 病人安危大于一切 , 其他的事往后放 。
进入病区后 , 他顺利为患者行了锁骨下静脉置管 , 并详细交待了值班医护人员一些注意事项 , 等他走出病区时已是凌晨 , 而桌上的饭菜早已凉透 。
“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 也是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做的!”陈利昌说 。
随身携带“秘籍宝典” , 对患者信息如数家珍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陈利昌喜欢随身带个小本 , 被同事们称是他的“秘籍宝典” , 他自己也视若珍宝 。
打开小本 , 上面写着各种“+”“-”号 , 外人看来根本搞不清状况 。
原来 , 病区患者较多 , 且流动性较大 , 为了清晰而全面地掌握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信息 , 做到不出错、不出乱 , 他自己“研发”了这个“秘籍宝典” , 上面有患者的血项(淋巴细胞、白细胞)、胸部CT、核酸检查(两次)检查信息 。
“+”代表阳性 , 即有异常;“-”代表阴性 , 即无异常 。
本文插图
目前 , 这个“宝典”上已记录了130多位患者的信息 , 陈利昌对患者的信息如数家珍 , 随便提到几床的患者 , 他都能脱口说出患者的病情 , 同事们惊叹 , 主任的记忆力太强了 。
每天早上在病区查完房 , 接近中午时分 , 他都要坐到办公室的电脑前查看患者检查信息 , 包括胸部CT、血常规、核酸检测等 , 刚开始几天 , 患者较多 , 最多达100多人 , 他边看边与同事讨论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 如有异常及时与病区内的值班大夫沟通 , 经常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 , 同事们一遍遍地催他吃午饭 , 他都说:“不急 , 你们先吃!”往往是查看完所有患者信息后 , 夜幕已经降临 , 而午饭也变成了晚饭 。
每次看完所有患者检查信息后 , 他都会松一口气 , “所有患者情况 , 我心里都有数了才踏实!”陈利昌说 。
有着“超强大脑”的他 , 是同事们的“大家长”
本文插图
隔离病区是新成立的病区 , 人员是新组建的 , 加之陈利昌刚来医院不久 , 但是病区近百名医护人员 , 他随时能叫出大家的名字 , 掌握他们的情况 , 同事们称他有“超强大脑” 。
郑立君的眼睛受伤了 , 郭帅有点咳嗽 , 王诗琪前两天心慌难受……说到年轻的同事 , 他即心疼又怜爱 。
在隔离病区里工作很辛苦 , 陈利昌要时时关注大家的身体情况 , 一旦同事身体有不适 , 他都会安排及时调班 , 让他们休息调整 。
所以在工作中 , 他多次向大家强调 , 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 遵守操作规则 。 “不到疫情最后一刻 , 谁都不能放松!”他要求科室人员 。
推荐阅读
- 科普新讲堂:血小板减少有没有生命危险?好治吗?
- #独孤蔡#像极了绚烂的流星,有些人注定只是过客
- 在北京隔离14天后出京再回来还用隔离吗
- 中国网直播@为何不主张入境人员进行居家隔离?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解答
- 『快乐养生』她在隔离区坚守,父亲自行求医倒在医院门口 毛琳琳:我平安回来您已不在
- 疫情期间,我到北京把行李邮回老家,然后再回老家,还需要隔离14天吗
- 在京工作然后离京在一周左右后返京需要隔离吗
- 生活没有目标,每天活得很痛苦,总想结束自己生命咋办?
- 现在去北京看病需要隔离吗病人是在医院隔离还是在旅馆隔离
- 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选择做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