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

  作者:李雪山(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

  1899年 , 甲骨文被发现 , 迄今已有120年 。 作为现存最早自成体系的汉字 , 甲骨文与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 ,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


#光明网#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光明网#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光明网#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编号为Y0712的甲骨 。 其正面残存91字 , 反面82字 。 这是一篇长篇记事卜辞 , 表现出殷人对占梦异乎寻常的重视 。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条关于大骤风的记录 , 是殷商气象史上极为重要的史料 。 李韵摄/光明图片

  自成体系绵延不断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 迄今为止 , 共发掘出土154600余片 , 约有4600多个单字 。 在这4600多个单字中 , 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 , 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不识 。 研究证实 , 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 。

  然而 , 长期以来 , 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 。 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德经 , 他将汉字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比后认为 , 中国文字是受埃及文字的启发而形成的 。 事实上 , 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 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 , 甲骨文有着其独特的异彩之处:

  中国文字出现的历史当属世界领先 。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 ,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 。 而随着中国考古不断的新发现 , 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 。 夏朝有没有文字 , 虽然还没有定论 , 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 , 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 , 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 。 因此 , 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 。 不仅如此 , 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7000多年的刻画符号 , 也为研究中国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

  由甲骨文肇源的中国汉字具有连续性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 。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 。 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五世纪也灭绝了 , 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 , 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 。 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 它与后世的文字传承关系十分密切 。

  从文字结构看 , 甲骨文不仅完全具备后来汉字方块的特点 , 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 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 , 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 , 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 。 因此 , 可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具有严密规律的文字 , 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 。 由甲骨文、商周金文 , 到春秋战国的大篆、小篆 , 汉魏的隶书及以后的行书、楷书 , 其嬗变轨迹清晰可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