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有了中国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充电宝”,设计者却没能看到( 二 )

  “在美国5年 , 郝博士不分周末晚上 , 专心研究 , 他一心想的是如何回去报效祖国 。 ”美国一位同事在给东大的邮件中说 , 郝英立身边有不少博士後申请绿卡 , 他却矢志不移 。 告别晚餐上 , 美方院、系领导一再挽留 , 他一一婉言谢绝 。

  高嵩回忆道 , “英立说 , 外国的生活条件再好 , 工作条件再优越 , 可那是别人的国家 , 我在那里只是给别人打工 , 真正的事业在自己的国家 。 ”

  2003年5月 , 郝英立在给母校的信中写道:“我已实现出国学习进修的目的……现在我具有回国工作、为我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强烈愿望 。 ”“我在美国这些年学到很多 , 增进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知识储备 , 我想是时候回到中国了 。 ”

  当年8月 , 为践行报效国家的初心 , 刚过不惑之年的郝英立如愿以偿 , 来到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现能源与环境学院)工作 。

  回国後 , 郝英立迅速承担起教学和科研任务 。 系里缺教流体力学的老师 , 他欣然答应为本科生开这门课;看到实验条件还停留在20世纪60年代 , 他申请“211工程”有限的资金 , 亲自动手装修 , 改造了一个基本满足现代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微传热实验室” 。

  2008年 , 东南大学成立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 郝英立担任副院长 。 有些研究生将自己的导师称为“老板” , 郝英立很讨厌这称呼 。 “我是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 , 叫‘老板’是对老师的一种蔑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