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有了中国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充电宝”,设计者却没能看到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席元

  11月9日 ,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穿越咆哮西风带 , 向南极进发 。 除了科研人员 , 船上还搭载着东南大学研制的我国首台极地无人值守能源系统“东大极能” 。

  作为中国自己的极地科考支撑平台 , 它的发电舱能储存5吨航空燃油 , 通过综合利用风能和太阳能 , 可持续、稳定地供电一年 。

  这台“巨型充电宝”将安装在年平均气温零下36.6℃的泰山站 。 通过卫星远程监控 , 科考人员以後能“坐在南京看南极” 。

  不久後 , 一颗“中国心”将在南极大陆深处跳动 , 然而 , 十年前最初主持设计该平台的东南大学教授郝英立 , 却没能看到这一天 。

  2010年9月27日 , 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 , 郝英立因旅途劳累、超负荷工作和高原反应 , 生命定格在47岁 。

  当时 , 他身边还放着一本记满设计方案与任务计划的《南极科考工作笔记》 。

  “学成後我是一定要回国的”

  外国的生活条件再好 , 工作条件再优越 , 可那是别人的国家 , 我在那里只是给别人打工 , 真正的事业在自己的国家

  开启东南大学档案馆20122T0002号档案盒 , 里面有一个黑色封皮笔记本 。 这是我国“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项目奠基人、原东南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郝英立教授的遗物 。

  笔记本里记录着一个个模型设计、一套套方案筛选、一次次会议记录 , 还有一个个跟时间赛跑的任务节点……

  郝英立1963年出生於陕西西安 , 1981年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 , 1985年毕业留校任教 , 并在校深造至博士 。

  34年前 , 郝英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 1998年 , 郝英立赴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做博士後 。 “出国前 , 他坚定地对我说‘学成後我是一定要回国的’ , 他还一直要我在国内帮他交党费 。 ”郝英立的夫人高嵩回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