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三 )
越开放 , 越发展;越发展 , 越需要进一步开放 。 前不久 , 有外媒文章观察到 , 春节期间 , 出境游的中国游客对“爆买”少了几分热情 。 文章站在当地百货商场的角度作出判断 , “中国游客把钱包攥得更紧了” 。 这样的判断 , 可能只是个误解 。 一方面 , 中国关税总水平去年从9.8%降至7.5% , 通过电商实现全球购 ,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 , 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 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国外的好产品 , 何必舟车劳顿、不远万里从国外把物品“背”回来?另一方面 , 也正是因为开放 , 让中国企业看到了差距 , 找到了消费需求 , 进而促使中国企业苦练内功 , 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 让中国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 。 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 又能促使企业提升自身实力 , 中国没有理由不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
如果说“买全球、卖全球”的规模曾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主要指标 , 时至今日 , 对外开放不仅要看总量 , 更要看质量 。 “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这一要求 , 既是中国对外开放提质增效的未来方向 , 也是让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具体努力 。 从各个自贸区纷纷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 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 , 清单外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再到各地对标国际一流 , 狠抓营商环境 , 一系列规则制度层面的创新突破 , 让中国构建起了强大的开放“磁场” 。 特斯拉在上海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电动汽车超级工厂 , 宝马在沈阳投资新建第三工厂 , 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相继诞生 。 可以说 , 中国的对外开放 , 既有量的增长 , 更有质的提升 。
推荐阅读
- 人民网@【战“疫”说理】疫情防控中如何有效实现经济复苏?
- 【人民日报】我爱你中国,多地中国留学生晒健康包:感谢祖国
- 『疫情防控』“能开则开” 北京超九成公园对市民开放
- 『人民日报客户端』35+55!持续关注!
- 「人民政协网」为贫困学生送上“网课大礼包”
- 人民日报客户端▲非洲49国确诊新冠肺炎超6000例
- [史学微末]他们究竟怕什么呢?,波兰不开放领空
- 史学微末:他们究竟怕什么呢?,波兰不开放领空
- [新华网]新华国际时评:快放下“甩锅”的政治偏执
- 「上观」庆幸上海游泳场馆开放,八一游泳队无法返京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