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妙录》央视首播,看完4集后,我要说:这古装探案剧要火( 四 )


翟子路的表演 , 胜在一种巨大的松弛感 , 轻轻松松就把笑搞了 。
角色的成长变化 , 也在拿捏之中 , 掌控十分精准 。

与胡冰卿的对戏 , 也很有看点 , 喜感十足 。
另外 , 还要夸一下李依晓 。
虽然刘三娘梦回知否的曼娘 , 但两个角色其实截然不同 。
因为刘三娘是一人两面 , 一面是长舌妇口中的水性杨花 , 一颦一笑 , 媚态横生 。

另一面 , 却是家暴阴影下的贤惠美人 , 低眉顺眼 , 愁眉不展 。
李依晓的表演 , 真是把两个角色的对比 , 演得活灵活现 。
还有景如洋饰演的花魁金玉贞 , 虽未登场 , 但凭借短视频花絮 , 早已出圈 。

再加冯筱童、张晓晨、李嘉鑫等实力派 。
这出“明诡” , 好戏肯定还在后头!
04、破局:女子探案 , 中式悬疑 , 古装探案剧要出走一条新路子了当下的古装探案剧 , 冰火两重天 。
一方面 , 从《御赐小仵作》到《唐诡2》 , 古装探案剧热潮不断 。
另一方面 , 现在的国产古装探案剧似乎已失去了创新力 。 多数新剧已出现内容同质化、案件老套的问题 。
而《锦囊妙录》能登陆央视 , 很可能是因为 , 剧中有三个我们见所未见的特点 。
第一个 , 是女性探案 。
不同于以往老成睿智、耍帅能打的传统古装男神探 , 《锦囊妙录》中的女子探案视角让人耳目一新 。

女主罗疏并非专业出身 , 也没有过度渲染天才大脑 。
只是凭借一种超越常人的直觉 , 以及对死者的真挚共情 , 一步步陷入险境 , 寻找真相 。
在剧中 , 有着不亚于男神探的魅力 。
第二个 , 是世态民情 。
奇案观众见的不少 。
可《锦囊妙录》显然野心要大得多:试图通过剧集 , 重现明朝社会的世态人心 。

无论是凶手 , 还是被害人 , 又或是主角 , 有人被流言中伤 , 有人迷失本心 , 有人为爱所困 , 有人含恨而终 , 最终打动人心的 , 则是人性的纠结幽微之处 。
人情冷暖与世情百态 , 才是这出明朝民间奇案故事会的底蕴 。
第三个 , 是大明风华 。
之前宋朝为主的探案剧很多 , 比如《少年包青天》系列、《大宋提刑官》、《清密》 。
《唐诡》则开创了唐朝探案剧 。

但明朝探案剧 , 不多 。
《锦囊妙录》无论服化道或建筑造型 , 都将明朝风韵的美学风格与悬疑题材结合 。

比如整体置景风格参考王家大院古建筑群 , 其中主场景临汾县衙 , 对标的是明代平遥县衙所设计搭建 。
服化道方面 , 无论是绒花、掐丝 , 还是缂丝、京绣、马面裙等 , 都彰显出中式古典美学的独特魅力 , 也让故事接上明朝的地气 。

在剧中那些明朝风韵的街景服饰之中 , 那些隐藏角落的奇案 , 给探案剧提供了天然的发挥空间 。
比如开场送子香堂案的香堂 , 无头女尸案的家宅 。
无论是香堂 , 还是家宅 , 都有一层浓浓的中式邪典气质 。

这些元素 , 融入在故事中 , 成为猎奇感来源的一部分 , 也让我们对冥 , 有了更清晰的观感 。
或许剧集主打的是探案 , 是迷局 。
但相比于探案这件事本身 , 更重要的 , 是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侧面 , 看到这个时代下有血有肉的人 。
从中得到 , 关于人性的理解 。

这就让这部古装探案剧 , 有了几分不同 。
即便是套路 , 套路里也多出几分真诚 。
这便是困局中的古装探案剧 , 破局的“锦囊妙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