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全球不好混的原因吧,来看看上个世纪的女神们( 二 )


而温丝莱特自己也承认:“我选择演戏 , 是因为它让我感到害怕 。 ”

詹妮弗·安妮斯顿
在九十年代的电视领域 , 詹妮弗·安妮斯顿绝对是最耀眼的存在 。
《老友记》中的“瑞秋”角色不仅让她迅速家喻户晓 , 还引领了一股风靡全美的时尚潮流 , “瑞秋发型”一时间成为无数女性争相模仿的标志 。
这份荣耀也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
过于成功的标签让她的职业发展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 尤其是在尝试从电视荧幕转型到电影领域时 , 挑战尤为艰巨 。
“他们总觉得我只能演喜剧 , 不能演别的 。 ”
安妮斯顿曾坦言 , 自己在进军电影圈的初期 , 频频遭遇质疑 。

于是 , 她试图通过一些独立电影来突破自己的形象 , 比如《蛋糕》 , 在其中她饰演了一位患有慢性疼痛的女性 。
为了这角色 , 安妮斯顿完全放弃了化妆 , 以真实的状态出镜 。
尽管安妮斯顿的努力让她在电影领域有所突破 , 但她也意识到 , 自己的根基仍然在喜剧领域 。
“演喜剧是我的舒适区 , 但我不会因此止步 , ”她说道 。
薇诺娜·瑞德
在九十年代 , 如果你打开任何一本时尚杂志 , 很可能会看到薇诺娜·瑞德的名字 。
她是那个年代的“文艺少女”代言人——带着一丝忧郁的气质 , 不走寻常路的选角 , 以及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 。
她在《剪刀手爱德华》、《小妇人》等经典电影中的表现 , 让她成了无数青少年的偶像 。
瑞德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她在九十年代末期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职业危机——从一些商业电影中被替换 , 再到后来因个人问题陷入低谷 。

坊间传闻 , 瑞德曾因为对拍摄过程的挑剔 , 失去了不少合作机会 。
她自己则在采访中说道:“我只是想演那些我真正热爱的角色 , 哪怕这让我失去了一些更赚钱的机会 。 ”
这种追求艺术与商业平衡的态度 , 最终让她付出了代价 。
但幸运的是 , 瑞德在近年来通过剧集《怪奇物语》实现了事业的复兴 , 也证明了她并非昙花一现 。
凯特·布兰切特
与瑞德的跌宕不同 , 凯特·布兰切特的职业生涯堪称稳健 。
从《伊丽莎白》一角开始 , 她就被誉为“不可忽视的演技天才” 。
九十年代末的好莱坞 , 对像布兰切特这样的演员并不算友好 。
那个时候的导演更倾向于选择“爆款”的美人 , 而不是“沉稳”的演技派 。
但布兰切特偏偏是个特例 , 她用一场场“教科书式”的表演证明了自己的不可替代 。
在她看来 , 美貌固然重要 , 但她更注重角色的层次感 。
比如在《伊丽莎白》中 , 她一人演出了从懵懂少女到铁血女王的蜕变 , 直接让她拿下了金球奖和奥斯卡提名 。
她的职业态度也让同行钦佩不已 。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曾评价她:“凯特是那种可以瞬间点燃角色的演员 , 她能把最无聊的台词变成一场表演 。 ”
即便面对名利场的种种诱惑 , 布兰切特依然保持着对表演的初心 。

茱莉亚·罗伯茨
如果要选出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女演员 , 茱莉亚·罗伯茨一定榜上有名 。
《风月俏佳人》让她成为了全球影迷心中的“梦中情人” 。
她甜美的笑容、高挑的身材 , 以及自然的表演风格 , 让她迅速成为浪漫喜剧领域的霸主 。
罗伯茨自己并不完全满足于浪漫喜剧的成功 。
她曾试图通过更严肃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多面性 , 比如《永不妥协》 , 她凭借此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
但她坦言:“很多观众还是希望看到我在银幕上笑着谈恋爱 , 而不是在法庭上斗争 。 ”
这种观众预期的矛盾 , 也成为她职业生涯中的一大挑战 。
尽管如此 , 罗伯茨仍然是九十年代好莱坞的传奇人物 。
她用一种不可复制的亲和力 , 让她成为了每一部电影的票房保障 。

妮可·基德曼
妮可·基德曼的故事则充满了励志色彩 。
早年 , 她因为与汤姆·克鲁斯的婚姻而备受瞩目 , 但这种聚光灯更多聚焦在她的“明星太太”身份上 , 而非她的演技 。
在九十年代的好莱坞 , 基德曼更多时候被看作是“克鲁斯的附属品” 。
基德曼对此并不甘心 , 她在一些独立电影中不断挑战自己 , 比如《时时刻刻》和《红磨坊》 。
尤其是在《红磨坊》中 , 她一改以往的形象 , 以一位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歌女形象征服了观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