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那个叫板郭德纲,宣称受爱因斯坦支持的李宏烨,如今怎样了( 二 )



言语间 , 充满了对郭德纲的不屑和挑衅 , 仿佛在说:“你郭德纲算什么 , 有我李博士在这 , 你就得靠边站 。 ”
随后的表演 , 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 夫妻俩的相声 , 充斥着生硬的公式和尴尬的包袱 , 完全没有传统相声的灵动和幽默 。

观众们面面相觑 , 郭德纲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 然而 , 李宏烨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 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 当众放话 , 说郭德纲要是对他的公式相声有不懂的 , 尽管来请教他 。
这种对前辈毫无尊重的态度 , 让现场的气氛一度十分尴尬 , 节目的最后 , 李宏烨更是扔下一句狠话:“今天你不让我们过 , 将来你的位置可能就是我的!”这句话 , 彻底点燃了舆论的导火索 。

李宏烨的狂妄自大 , 让他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 , 有人批评他哗众取宠 , 有人嘲笑他不自量力 。
但无论如何 , 李宏烨的目的达到了 , 他成功地蹭到了郭德纲的热度 , 让自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

“相声有新人”事件之后 , 李宏烨的“膨胀”达到了顶峰 , 他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节目和活动中 , 不遗余力地推销他的“公式相声” 。
在《我为喜剧狂》的舞台上 , 他再次上演了尴尬的表演 , 遭到了相声名家苗阜的当面嘲讽 , 台下观众稀稀拉拉的掌声 , 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

但李宏烨似乎对这些批评充耳不闻 , 反而趁机推销起自己的理论著作 , 言语间尽是藐视前辈之意 。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 , 李宏烨甚至不惜编造谎言 , 在一次直播中 , 他信誓旦旦地表示:“我的相声公式 , 就连爱因斯坦都支持!”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 , 自然引发了网友们的群嘲 。

但他却一本正经地解释说 , 是爱因斯坦托梦给他指点迷津 , 他才受到启发 , 创造了“公式相声” 。
他还声称 , 研究喜剧比研究科学难多了 , 甚至建议应该抽调科学家里最优秀的人才来研究相声 , 种种荒诞不经的言论 , 让人不禁怀疑 , 这位交大博士是不是真的“走火入魔”了 。

他甚至将自己与鲁迅相提并论:“鲁迅他弃医从文 , 而我弃理从文艺 , 我就是中国说相声第一人 。 ”如此自命不凡 , 目中无人 , 也难怪他会对郭德纲不屑一顾 , 李宏烨的狂妄 , 最终将他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


信息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8-8-14——用公式创作相声:上海交大博士李宏烨的“浪漫”与“梦想”

公式相声的泡沫破灭
李宏烨的“公式相声” , 就像一个被吹胀的气球 , 表面光鲜亮丽 , 内里却空空如也 , 他凭借着与郭德纲的“骂战”和一系列博眼球的操作 , 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关注 , 但也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 加速了他“公式相声”的衰落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公式相声”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 它缺乏传统相声的深厚底蕴 , 内容空洞 , 表演生硬 。

李宏烨试图用公式来量化笑点 , 却忽略了相声艺术的本质——情感的表达和人性的洞察 , 他的相声 , 就像一盘散沙 , 缺乏内在的逻辑和情感的连接 , 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 。
观众们最初或许会因为好奇或者跟风去看他的表演 , 但当新鲜感褪去 , 他们很快就会发现 , “公式相声”不过是一个空洞的噱头 。

没有扎实的传统功底 , 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 没有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 再多的公式也无法创造出真正的幽默 。
李宏烨的相声 , 始终停留在形式的模仿 , 而缺乏灵魂的注入 , 炒作和争议 , 可以带来一时的流量 , 却无法掩盖实力的不足 。

“我要超过郭德纲”、“我要上20次春晚” , 这些曾经的豪言壮语 , 如今变成了网友们嘲讽他的素材 。
商业化的道路 , 也走得并不顺利 , 他开办的相声培训班 , 因为教学内容的空洞和缺乏实际效果 , 最终不了了之 。

线下的商演 , 也因为缺乏观众的支持而门可罗雀 , 就连他的母校上海交大 , 也拒绝让他在校园内进行演出 , 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式相声” , 如今陷入了困境 。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2018-8-12——被淘汰后对郭德纲说“走着瞧” 这对博士夫妻触了众怒

黯然退场
接二连三的失败 , 让李宏烨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 , 网络上的负面评价 , 线下事业的停滞 , 都让他感到迷茫和挫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