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因果关系,就 , 便
4. 文言文中的则什么意思
【则】
(一)连词 。
1、表示承接关系 。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例如: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 。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向吾不为斯役 , 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3、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可译为"就" , 或不译 。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②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学而》)
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
①于其身也 , 则耻师焉 , 惑矣 。(《师说》)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5、表示选择关系 。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
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二)副词 。
1、用在判断句中 , 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例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 。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肴之战)
(三)名词 。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
①《论语》六则 。
2、准则,法则 。
①以身作则 。
5. 在文言文里“则”是什么意思
则 《说文解字》:“则,等画物也 。
从刀,从贝 。贝,古之物货也 。”
会意字,本义为定出差等而区划物体(分画),以刀、贝示意 。虚词与本义无关,而是“曾”“即”“才”等的假借字 。
“则”可用作连词、副词和语气词 。先秦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在文言中 。
一、连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 , 表示顺承或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 ,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 。
可译为“就”,或不译 。例: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师说》) ⑵故木受绳则直 ,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2.表示顺承关系 ⑴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解释 。可译为“有“就是”“就是因为”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
例: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 , 齐、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则有功者 , 秦之深仇也(《史记·苏秦列传》) 按:“则有功”句:就是因为凡是有功绩的国家,都是秦国刻骨的仇敌 。⑵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 , 或在事理上有相承关系 。
可译为“就”“便”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⑶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 。
可译为“就”“便”“才”等 。例: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表示转折关系 ⑴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反而”“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 。
例:A.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B.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诗经·郑风·东门之墠》) 按:B.他家虽在我近旁 , 人儿却象在远方 。
⑵用在由相同的两个词(或词组)构成的复合谓语中,表示让步 。可译为“是”“倒是”等 。
例:治则治矣,非书意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按:(燕国)治倒是治理好了,但这并不是信的原意啊 。4.表示假设关系 。
推荐阅读
- 有识则学问无尽的意思是什么
- 英语四级考试规则
- 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原则是什么
- 庞博最懂!《喜剧之王单口季》表面小罗说漏嘴,实则李诞还是赢了
- 不预则废上一句是什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自谁的名言
- 国际象棋小兵升变规则
- 看似很清纯,实则情史混乱,这5位女星,个个都是情场“老司机” !
- 别再迷信混血优势!混血杂交,实则是西方尘封了100多年的阴谋?
- 受益者负担原则和损害担责原则的区别
- 《张佳宁不再沉默!坦言舅舅就是我爸,否则不会出此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