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三大类岩石( 二 )


岩浆岩大类
岩浆岩这个家族中有四个大的分支,也就是四大岩类 。这里我们只能介绍各大岩类的基本特征,并选择一些常见的岩做一简单描述 。

地质学三大类岩石

文章插图
1、超基性岩类
在四大岩类中,超基性岩类在地表分布很少,是四大岩类中最小的一个分支 , 仅占岩浆岩总面积的0.4% 。超基性岩体的规模也不大,常形成外观象透镜状、扁豆状的岩体,它们好象一串大小不同的珠子一样沿着一定向延伸,断断续续排列,有时可以追索上千公里 。
超基性岩颜色比较深 , 大部分都是黑灰色、墨绿色 , 比重也很大,一般都在3.0以上,因此很坚硬 , 常具致密块状构造 。它的化学成分特征是酸度最低 , SiO2含量小于45%;碱度也很低 , 一般情况下 K2O+Na2O不足1%;但铁、镁含量高,通常FeO+Fe2O3在8-16%之间, MgO含量围较宽 , 在12-46%之间 。
超基性岩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 , 主要是橄榄、辉,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和黑云母;不含英,长也很少 。
这类岩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
地质学三大类岩石

文章插图
2、基性岩类
基性岩类岩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一般在3左右 。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状和杏仁状构造 。其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 。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为主,其次是橄榄、角闪和黑云母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 。
这类岩的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 , 却有大面积分布 。虽然玄武岩构成的火山和台地在陆地上比较多见,但是和海洋底部玄武岩的分布情况相比,就逊色得多,因为海洋底部几乎全部由玄武岩形成 。
地质学三大类岩石

文章插图
辉长岩的成分和玄武岩很相近,但是结构上差别较大 。辉长岩因为在地下深处,斜长和辉同时结晶,因此,矿物颗粒形态发育比较完整 , 大小也差不多 。玄武岩一般由斑晶矿物和基质两部分组成,斑晶主要是斜长、辉、橄榄,基质就是岩浆喷发时没有来得及结晶的玻璃质或者是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出的隐晶质 。
3、中性岩类
中性岩类岩颜色较浅,多呈浅灰色,比重比基性岩要小 。化学成分特征是SiO2为53-65%,铁、镁、钙比基性岩低,Al2O3 16-17% , 比基性岩略高,而Na2O+K2O可达5%,比基性岩明显增多 。
就象这个岩类的名称一样,它是在基性岩和酸性岩中间的过渡类型 。侵入岩是闪长岩 , 相应的喷出岩是安山岩 。闪长岩既可以向基性岩辉长岩过渡,也可以向酸性岩花岗岩过渡 。同样,喷出岩之间也关系密切 , 安山岩和玄武岩、流纹岩也常常共生在一起 。
地质学三大类岩石

文章插图
4、酸性岩类
酸性岩类中以人们熟悉的花岗岩类出露最多,是在大陆壳中分布最广的一类深成岩,常形成巨大的岩体 。喷出岩是流纹岩和英安岩 。这类岩的SiO2含量最高,一般超过66%,K2O+Na2O平均在6-8%之间 , 铁、钙含量不高 。


地质学三大类岩石

文章插图
矿物成分的特点是浅色矿物大量出现,主要是英、碱性长和酸性斜长 。暗色矿物含量很少,大约只占10% 。
变质岩大类
变质岩是怎样形成的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重要成分 , 虽然和岩浆岩相比稍有逊色,但是根据其占地壳总体积约27.4%的比例来看,发生在地壳中的变质作用也相当广泛 。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变质作用有很多类型 , 每种变质类型的作用围、引起变质作用的原因和形成的变质岩都不大一样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变质作用,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就是在各种不同的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这是指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烘烤而引起的变质作用 。这是一种局部变质作用,仅限于接触带附近 。变质温度大致为300-800℃,压力0.2-3Kb,反映出高温、低压的特点 。
角岩是接触变质作用特有并且常见的岩,一般呈块状,矿物排列没有定向性,典型的角岩甚至连云母、角闪这样的片状、柱状矿物排列都没有定向性 。角岩的种类很多,有泥质角岩、长英质角岩等类型 。


推荐阅读